“跨境电商试验区”相关文章
共11篇文章

选品策略
新模板重磅推荐!跨境电商产品定价测算指南来了,支持多种用法
1年前

出海平台
Cross Border Digital携Semrush亮相第六届跨境电商网络营销大会
1年前

流量密码
功能详解|计算模型重磅上线,支持打包计算步骤,轻松复用!
1年前

实操手册
3月更新|「数据连接」模块和自定义计算模型重磅上新!
1年前

实操手册
继续清仓还是移除商品?亚马逊产品利润测算看板帮您最大化产品销售利润
1年前

实操手册
分析小技巧|复杂时间格式统一化的处理方法
1年前

产业赛道
央行上海总部:鼓励支付机构与全国各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合作
2年前

出海平台
重磅更新|亚马逊ABA报告,帮助卖家挖掘关键词信息
2年前

流量密码
跨境电商卖家如何快速又精准地做财务利润分析?
3年前

跨境政策
国务院发稳外贸新文: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3年前
“跨境电商试验区”相关百科 查看更多 >
共15条百科
绥芬河综试区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2019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启动,面积19.9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公路口岸作业区、铁路口岸作业区、金融服务区、跨境合作区七大功能区,是沿边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兴边富民行动、深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绥芬河综试区的先行先试,建立起线上交易、线上监管、线上服务、线下支撑的跨境电子商务体系。全面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水平,将绥芬河市打造成为贸易投资便利、政府服务高效、环境宽松有序的对俄及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 政策措施 1.鼓励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服务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在绥芬河综试区设立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引导俄境内知名俄罗斯商品生产企业在绥芬河综试区内设立代理销售网点,推动俄罗斯商品生产商在绥芬河综试区集聚发展,为国内对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企业寻求俄罗斯商品货源创造便利对接条件。 2.在通关、结汇、支付、物流和退税等环节,积极推进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之间信息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建立事前监管、事中控制、事后可追溯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 3.引进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及仓储服务企业。针对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运输需求,促进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互联互通。加强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货物运输全程高效监管。 4.将绥芬河市作为全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承载不同功能的产业基地及服务中心,发挥基地和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基地及服务中心聚合发展形成全域范围的线下综合支撑平台。 5.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共享机制,与海关、税务等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实现通关全程无纸化,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成果 绥芬河片区深入对接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畅通内循环、打通外循环,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超20%。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先后获批了肉类进口指定口岸、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钾肥一般贸易进口等资质,为推动口岸商品结构调整,实现贸易多元化转型奠定基础。绥芬河片区围绕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定位,重点推进口岸通道建设,并入选2022年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体系,布局“公、铁、空、海、网、邮”为一体的通道格局,打造空港物流、大宗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集散物流“六位一体”现代物流体系。五年来,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在投资自由化领域推出了4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省级案例11项,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了项目加速落地。同时,推行了“承诺即开工”“项目全流程精准服务”等改革,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了60%。
珲春综试区
2019年12月15日,成功获批中国(珲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1月17日又获批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创造了多项全国“唯一”,走出了一条规范化、标准化、前沿化具有珲春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之路。基于珲春的区位条件及其功能定位,按照“立足珲春,面向东北亚”的思路,集聚资源要素,加强区域互补,努力打造珲春“一城、两区、多园”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格局。 政策措施 1.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以珲春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及功能布局,重点开展“零售进出口9610模式”和“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适时开展售后维修业务,建立以保税备货、进口集散、出口集拼、仓储物流、展示体验、质量溯源、创业孵化等为特色的外向型产业体系。 2.打造“互联网+边贸”实践区。以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为核心,发展适合中俄日韩边境贸易特点的电商新业态。重点发展“互联网+边境贸易”,引导企业搭建线上边贸平台及线下边贸商品展示店,探索开展边贸“线下展示、线上下单”新模式,构建边境地区现代流通和跨境电商市场营销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拓宽贸易渠道,扩大贸易规模。 3.加快跨境电商载体建设。紧紧围绕珲春综试区建设目标,打造特色明显、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和壮大珲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规模,在国内外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珲字号”品牌。 4.强化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综合服务配套,完善区域产业链和生态环境。支持营销推广、文化创意、平台建立、代理运营、培训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关配套行业发展。充分发挥“虎豹之乡”和“珲字号”的品牌优势,使用统一地域品牌包装珲春电商商品,争创珲春绿色环保有机的优势农特品牌,推动珲春电商企业协同化、电商商品一体化发展,打造“互联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生态圈。 5.加快跨境电商供应链基地建设。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为重点,打造联通东北亚区域的陆、铁、海、空物流大通道,以国际间快速通关配送为核心,全力打造集采购、仓储、加工、包装、通关、展示、交易、配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基地,实现“集结产品源头企业,直达终端消费者”的创新商业模式。 成果 珲春综试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畅通的物流通道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全球速卖通、菜鸟物流、环球易购等一大批电商巨头纷纷来珲春考察合作。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物流于2019年5月在珲春独家开通菜鸟对俄大包专线业务,专线开通以来,月出口额稳定在亿元以上,投递时间和费用较以前节省50%,是目前我国面向俄罗斯3C产品的最快、最优惠通道。自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跨境电商年贸易额由2018年的4300万元激增到2023年的50.8亿元,年均增速达90%以上。珲春已成为我国对俄最大的跨境电商陆路口岸。日前,商务部2023年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考核评估结果公布,珲春市获评“成效较好”等级,考核成绩首次列入全国第二档。为进一步健全产业体系,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珲春市不断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力,于2022年建成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并投入运营,目前,产业园区吸引152家电商、物流、外贸企业入驻,形成政策集中投放、充分释放,企业交流合作、抱团发展的生态体系。
太原综试区
太原综试区于2019年12月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重大试点项目。这一区域的设立标志着山西省在跨境电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太原综试区的设立目标是在3年内形成以“数字化监管+数字化贸易+数字化服务”为特征的高效安全监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出口进口并举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培育超过2000家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建立10个特色产业园区,实现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超过100亿元。 政策措施 1.按照“一核多区”布局太原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强化武宿综合保税区核心支撑功能、国际邮件互换局服务功能、中鼎物流园创新功能,创建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推动各县(市、区)和开发区规划发展10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园区。 2.依托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将太原机场周边区域纳入山西综改示范区,增设太原机场临空经济产业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依托航空口岸及国际邮件互换局优势,进一步增加国际航班开通至“一带一路”沿线的直航航线,推动太原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 3.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依托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加快国际邮件互换局扩容升级。利用邮政国际邮件与快件通道及其通关功能和海外仓、跨境电商信息系统等国内外资源,建设综合性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仓储、清关、运输、配送和信息管理体系,打造现代化综合跨境电商物流平台。 4.探索“大数据+电子商务+外贸”发展模式,优选10个特色优势产业和10家外贸骨干企业,提供重点支持和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精准营销,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5.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平台建立与外贸空白县特色农产品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为龙头企业提供产品需求、产品集货、分级包装、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售后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实现外贸县域全覆盖。 6.建设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引导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参与太原多式联运资源整合,建立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一体化通关物流体系,实现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在口岸无缝对接。 7.开辟太原陆运跨境电商发展新通道,探索“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模式,支持中欧班列带运国际邮件。 成果 自综试区设立以来,太原市跨境电商交易额显著增长。2022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467.07亿元,尽管同比下降20.2%,但跨境电商业务仍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太原综试区吸引了大量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区内已有400多家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业务范围覆盖太原、大同、长治等多个城市。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也为全省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昌综试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其跨境电商的发展更是备受瞩目。自2018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中国(南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便踏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南昌综试区概况 南昌,这座美丽的英雄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自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南昌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和支撑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以创新驱动理念为指导,以信息互联互通为基础,以“两平台、六体系”为核心,加快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一体化监管体系和供应链协同服务体系,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商业模式,促进高效监管和优化服务有机统一、跨境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提升南昌的国际影响力。 政策措施 为了推动南昌综试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涵盖了特殊监管区域出口模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出口模式、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模式认定规范、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和监管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同时,支持本地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从“产品走出去”转向“服务走出去、品牌走出去”,依托海外仓积极布局全球供应链,开展跨境电商M2B2C出口和B2B2C出口模式试点,以新渠道抢占新市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探索试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出口2.0模式,依托境内外运营团队,为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通关、物流、退税、外汇、金融等平台支持,不断延伸和完善在线信保、供应链金融、海外分销、海外商务等平台增值服务功能;支持纺织服装等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抱团出海”,通过与全球跨境电商主流平台共建线上特色产业带、垂直B2B平台,以及共享海外服务资源等方式,为产业集群提供包括一键代发在内的一站式出口供应链服务,带动产业集群“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南昌综试区成果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南昌综试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21年,帮助企业线上申报享受免征1300余万元的增值税,通过“政策兑现送上门”精准扶持市场主体。截至2021年底,拥有各类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及服务企业85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3家,有45个海外商标注册获批,在1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4个海外仓,仓储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南昌跨境电商进出口2021年累计147亿元,同比增长106倍。2022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7203.5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2022年,南昌外贸进出口134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0%;其中,出口954.9亿元,增长6.7%;进口390.7亿元。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3.8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516.0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37.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78.92%。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南昌综试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哈尔滨综试区
哈尔滨综试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它不仅是中国对俄合作的重要中心城市,还依托着哈尔滨市国际贸易大通道,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捷的物流条件。哈尔滨综试区致力于通过先行先试,建立起线上交易、线上监管、线上服务、线下支撑的跨境电商规则体系,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哈尔滨综试区概况 2018年10日,中国(哈尔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授牌仪式在自贸区哈尔滨片区管理局隆重举行。这一重要事件标志着哈尔滨市正式成为全国35个跨境电商先行先试城市之一,也意味着哈尔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哈尔滨综试区的发展目标明确而远大。它旨在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以俄罗斯市场为主、辐射东北亚及北美地区的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集散中心。同时,哈尔滨综试区还计划在2020年底前实现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5亿美元的目标,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措施 哈尔滨市政府与中邮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日均可处理20万件的全国最大俄向邮件处理中心的建设。该中心集仓储、进出口跨境电商包裹清关、国际邮件及非邮包裹运输、国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依托哈尔滨至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对俄电商小包货运专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直邮业务。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增强了哈尔滨综试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力。 促进哈尔滨跨境电商多园区、差异化发展 哈尔滨综试区整合了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哈尔滨空港跨境电商物流园、中邮集团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和中国北方跨境电商物流中心等园区的物流仓储资源,形成了多区联动、监管结果无缝共享的多点布局。 各园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以备货出口和进口为特色;哈尔滨空港跨境电商物流园重点推进北美保税进出口业务;中国邮政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则专注于对俄直邮出口业务;中国北方跨境电商物流中心则大力推进对俄直邮出口和北美直邮进口配送业务。这种差异化发展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哈尔滨综试区的跨境电商业态,还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哈尔滨综试区加大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依托哈尔滨市高校众多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行业交流、校企合作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 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对初创企业提供运营指导、投融资帮助、供应链支持等配套服务。这种全方位的孵化支持模式有助于本地跨境电商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壮大。 哈尔滨综试区支持传统零售主体及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开设线下实体展示店、体验店,提供线下展示、维修及其他售后服务。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结合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大数据、云平台、智能物流、支付手段和交易保障等技术支撑。这些举措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哈尔滨综试区优势与成果 经过几年的发展,哈尔滨综试区凭借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方面,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试验区还积极推动与国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哈尔滨市以GDP总量5490.1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占全省GDP总量的34.53%,GDP增量197.6亿元,名义增速3.73%。2022年,哈尔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86.9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5%,增速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
长春综试区
中国(长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国家级的经济特区,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人才优势,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春综试区概况 2018年7月,长春市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为全国35个跨境电商先行先试城市之一。这一重大决策不仅为长春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窗口”,更标志着中国政府在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长春综试区建设面积广阔,涵盖了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特殊监管区和服务保障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产业园区内汇聚了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效应;特殊监管区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服务,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服务保障区则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包括物流仓储、通关服务、国际支付结算等,确保了跨境电商业务的顺畅进行。 通过长春综试区,企业可以与全球市场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商平台连接了全球各地的买家和卖家,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试验区还积极推动与国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也推动了长春市跨境电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政策措施 搭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吉林电子口岸,推进海关、税务、外汇、商务、市场监管、邮政、交通运输、银行、保险、园区等与企业的数据交换,形成“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信息管理模式。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跨境电商业务的效率和透明度,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同时,该平台还覆盖了长春、服务全省及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搭建线下“综合园区”平台:选择长春新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朝阳区等作为首批试点,促进跨境电商线上平台和线下园区的协同发展。这些园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了长春综试区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通过线下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了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和快速发展。 搭建跨境电商“双创”平台:引进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一批跨境电商实用型人才培训基地,健全跨境电商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组建跨境电商产业联盟、人才发展联盟,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还促进了跨境电商产业的创新发展。 建立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之间规范合作,为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跨境电商交易提供在线支付结算、在线融资、在线保险等完备便捷、风险可控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跨境电商企业在资金方面的痛点问题,还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智能物流体系:发挥长白通(丹)大通道、长吉珲大通道独特优势,立足长春—欧洲中欧班列、包机航班、卡车航班、国际邮政等国际物流运输线路,扩大跨境电商陆空联运货运包机航线,开通对东北亚各国的直封邮路,打造全国性多式联运高效物流枢纽中心。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跨境电商物流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建立电商信用体系:建立跨境电商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系统、信用监管系统、信用负面清单系统等“一库三系统”,实现跨境电商信用的分类监管、部门共享、有序公开。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跨境电商企业的信用水平,还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2022年,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1107.58亿元,下降6.2%。其中,进口总额899.13亿元,下降11.4%;出口总额208.46亿元,增长25.6%,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690.67亿元。 创立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发展跨境电商总部经济,做大保税备货、进口集散、出口集拼、仓储物流、分拨配送、展示体验、交易结算、质量溯源、金融支付、创业孵化、辐射服务等为特色的外向型产业体系。通过与铁路港、陆港和邮港的功能叠加,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功能。这一区域的打造不仅促进了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和快速发展,还提高了长春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影响力。 扶持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电商企业发展:积极扶持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电商企业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发展。这些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是推动长春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物流、支付、信用、综合服务等企业落地: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长春市跨境电商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些企业的加入不仅提高了长春市跨境电商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鼓励企业或个人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引导内外贸企业上线经营,依托长春扎实的外贸和制造业基础,以“互联网+外贸+长春制造”的新型跨境电商B2B模式,鼓励长春跨境电商企业在行业细分领域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培育国际自主品牌,打造单品隐形冠军。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还提高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长春综试区优势与成果 长春综试区凭借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方面,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试验区还积极推动与国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沈阳综试区
沈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更是连接东北亚的重要枢纽。 沈阳综试区概况 2018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沈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沈阳综试区”),标志着沈阳在跨境电商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沈阳综试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0万,经济总量约占辽宁省的四分之一,占东三省的12%。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与北京仅2小时铁路距离,与上海也只需2小时飞行时间。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拥有东北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铁路编组站和最高等级高速公路网。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海港口岸、沈阳东站为陆路口岸、沈阳桃仙机场为空港口岸的海陆空立体架构已初步形成。这为沈阳综试区的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撑。 自设立以来,沈阳综试区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业务的全面发展。目前,沈阳跨境电商1210、9610业务已全面开通,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同时,沈阳综试区还建设了综保区海关查验仓和多个监管作业场所,进一步提升了跨境电商业务的监管效率。此外,沈阳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和多个线下园区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培育孵化、通关物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政策优势与落实 沈阳综试区在政策层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为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充分发挥综保区与自贸试验区叠加优势,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把综保区政策的“免证、免税、保税”政策用好用足用活。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国际口岸功能,还全力发展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等多个领域,使沈阳综试区成为沈阳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 其次,充分发挥机场、铁路等综合优势,完善综合交通设施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组织。通过提升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覆盖面和通达性,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沈阳综试区正在打造成为一个一体化、现代化、数字化的枢纽节点。这将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此外,沈阳综试区还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勇立潮头的优势,增强理念、产业、制度等全方位辐射力度。通过深化与重点园区协同发展,积极探索与沈阳周边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沈阳综试区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这种生态体系将吸引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推动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在科技孵化方面,沈阳综试区充分发挥沈阳片区与沈阳高新区一体发展、共同推进的优势。围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领域加强引导创新孵化,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加速知名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加快创新型企业集聚。通过搭建高水平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等方式,沈阳综试区正在营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这将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技术支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的创新发展。 沈阳综试区优势与成果 自设立以来,沈阳综试区在跨境电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在外贸进出口额方面,2023年以来,沈阳市外贸进出口额完成2439.2亿元;新增外贸主体412家,新增进出口额25.4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沈阳综试区在推动外贸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在拓展多元化外贸市场方面,沈阳综试区实施了“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合作和友好交流活动。目前,与沈阳市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21个。这为沈阳综试区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合作机会。2023年以来,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3.7亿美元。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沈阳综试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强劲实力,也反映了跨境电商企业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广阔前景。在鼓励企业“走出去”方面,截至目前,沈阳市累计对外投资项目261个。2023年以来,新签约对外承包合同额22.2亿美元。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沈阳综试区在推动企业国际化方面的积极努力,也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 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沈阳目前,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36条,通航城市128个。这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形成了“三通道六口岸”国际铁路货运通路。2023年以来,中欧班列(沈阳)累计开行1393列,稳居东北第一。这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陆上物流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到发量累计超过7.3万标箱。这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物流选择,满足了不同企业的需求。 最后,在做强网上通道方面,沈阳综试区实施了“优存扩增”主体培育行动,提升跨境电商赋能实体产业水平。跨境直播入选全国30个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连续三年领跑东北。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沈阳综试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卓越成就,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总之,中国(沈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成果,成为了跨境电商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苏州综试区
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江苏省首家、全国首家地级市入选的跨境电商综试区,自2016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苏州综试区的概况、政策优势以及成果与代表企业三个方面,为您全面解读这一跨境电商的新高地。 苏州综试区概况 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简称“苏州综试区”,于2016年1月12日获国务院批复成立。作为全国首家地级市入选的跨境电商综试区,苏州综试区不仅是江苏省的骄傲,更是全国跨境电商领域的标杆。 随着苏州综试区的启动,苏州市在建设“六体系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全国性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集聚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创新创业中心、配套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的宏伟目标。这些中心的建设,不仅将推动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更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苏州综试区注重拓展“出口增量”,着力“自主品牌国际化”,突出“苏州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单一窗口”平台的“一点接入、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跨境电商业务的办理效率,更为电商企业、支付企业、物流企业等各类型企业或个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在苏州综试区的推动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B2B、B2C、C2C业务数据的无纸化、电子化和自动化申报与管理得以实现,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措施 苏州综试区加快了企业转型和标杆打造的步伐。通过支持传统制造、外贸企业、国内电商企业“触网”全球,苏州综试区帮助企业摆脱了只重生产不重“卖”的路径依赖。同时,推动新能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产业在跨境电商方面的率先突破,为跨境电商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州综试区加大了头部平台招引的力度。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撬动跨境电商头部出口平台在苏州的落地,鼓励大型平台在苏州设立区域总部和运营中心、服务中心、创新中心、集货中心等功能机构。这些平台的入驻,不仅丰富了苏州跨境电商生态,更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苏州综试区推动了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做好“苏州制造”品质好、附加值高的大文章,支持服装服饰、婚纱礼服等以小包方式出口的行业通过9610模式实现阳光化、合规化出口。同时,推动无票货物与市场采购贸易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以专业市场为支撑、以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为主要特征的出海模式。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的竞争力,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特色的产品。 苏州综试区还加强了跨境电商物流通道的建设。加快推进苏州国际邮件交换站建设,拓展国际邮件邮运通道,建设国际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口岸。同时,发挥苏州港的跨境电商物流枢纽作用,加强与周边大型港口合作,利用“水水联运”“铁水联运”“散改集”“箱式货运”等新型运输方式拓展跨境电商物流运输方式。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跨境电商物流的效率和质量,更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此外,苏州综试区还加大了跨境电商人才引培的力度。通过举办跨境电商人才专场招聘会和校企对接会等方式,吸引各类跨境电商人才落户苏州。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跨境电商小语种、运营、推广等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企业的跨境电商运营能力。这些举措不仅为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苏州综试区成果与代表企业 苏州综试区自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2024年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上,苏州与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等1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共同位列第一档“成效明显”。这是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第二年获得该项考评第一档,充分展示了其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卓越成就。 苏州综试区立足制造业发达、外贸货源充足等优势,支持企业拓宽产品出海通道延伸价值链,塑造竞争新优势。今年1-7月,苏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增长达27.4%,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了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前景。截止2023年,已培育年出口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品牌企业近400家,跨境电商品牌超5400个。这些品牌和企业的成功,不仅为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特色的产品。 直播电商产业在苏州综试区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撬动地域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以位于苏州姑苏区金阊新城的绝设婚纱为例,该企业带着“新中式”风格亮相上海世界婚纱展览大会,利用直播平台展示其精美绝伦的婚纱设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通过推动直播平台和跨境电商,绝设婚纱将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作为苏州第一家独立站品牌出海的丝绸企业,太湖雪积极创新9610、9710海关出口模式,全面规范化、合规化跨境运营。太湖雪早在2014年便布局海外电商平台亚马逊,取得领先市场份额后,又着手建立海外品牌独立站。太湖雪重视品牌宣传与社媒传播,通过海外社媒平台建立品牌形象,打造社媒流量矩阵。目前,太湖雪在海外社媒平台已拥有超30万粉丝,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呼和浩特综试区
呼和浩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简称“呼和浩特综试区”)自2018年7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以来,已成为全国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的重要成员。 呼和浩特综试区概况 呼和浩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也是我国第3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该综试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综试区采取“一核多区”的布局方式,即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为核心区,同时在多个区域设立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格局。呼和浩特综试区的建设旨在推动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吸引更多优质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提升跨境电商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综试区还致力于打通连接世界的“网上丝绸之路”,让世界在这里触手可及,为呼和浩特乃至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措施 综试区内的线上公共服务平台与海关、税务、外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实现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这一原则不仅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还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物流快递、金融等供应链服务。 综试区的业务涵盖“9610”集货进出口和“1210”保税备货进出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这种全覆盖的业务范围使得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综试区的线下园区涉及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白塔机场口岸、邮政国际互换局与快件监管中心等多个区域。未来,这些园区还将拓展至包头、巴彦淖尔和乌兰察布等地区,形成连点成线到面的格局,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除了依托传统邮路、航路外,呼和浩特综试区还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低成本和TIR卡班灵活性的优势,并积极布局海外仓,增强跨境电商业务的竞争力。这种多通道的物流体系使得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物流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计划3年内补贴2亿元,对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线下跨境电商园区、体验店、国内物流费、场地租赁费、检测费和人才培训等给予双向多领域支持。这些政策支持与补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呼和浩特综试区成果 2024年一季度,呼和浩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成跨境电商贸易额2.54亿元,同比增长19.6倍。其中,“9610”业务模式贸易额达到2.508亿元;“9710”业务模式出口贸易额为350万元。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呼和浩特综试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1月27日,呼和浩特市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成功首发。该班列载运55柜40尺集装箱,总货值约638万美元,其中“9610”模式跨境电商货物13柜,货值约543万美元。这是呼和浩特国际陆港沙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启动以来,“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模式的首次成功探索。这一突破不仅丰富了呼和浩特综试区的物流通道,还提高了跨境电商业务的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随着河南保税集团、豌豆公主、中外运、亚欧国际、陕西思路城等30多家跨境电商服务机构和企业落地新区,呼和浩特综试区的跨境电商完整生态产业链逐步形成。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为综试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还推动了跨境电商产业的整体升级。
深圳综试区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2016年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简称“深圳综试区”)。作为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之一,深圳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深厚的产业底蕴,迅速成长为跨境电商领域的佼佼者。 政策措施 深圳大力培育本土跨境电商平台,无论是综合类还是垂直类,都给予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深圳鼓励它们建立跨境电商独立站,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这种策略有效促进了平台经济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注重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通过推动园区向专业化、协同化、网络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打造了一批示范性产业园区。这些园区不仅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还加强了产业集聚效应,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华南城、创智云城等园区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深圳在园区经济方面的卓越成就。深圳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大力支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采用“独立站+平台”双轨并行的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全渠道营销。为了解决跨境电商企业的后顾之忧,深圳围绕企业经营实际,不断优化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和办税流程,确保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积极探索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退税流程,为企业减负增效。另外,深圳充分利用其金融中心的优势,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通过优化“银行+外综服企业”模式,拓宽了跨境电商结算渠道,简化了出口收汇流程,极大地便利了企业的国际交易。 深圳综试区成果 自2017年以来,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呈现爆炸式增长,从最初的29.1亿元激增至2022年的超过190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3倍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2022年,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4倍,规模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充分证明了深圳综试区的行业领先地位。 深圳综试区汇聚了全国最多的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头部企业数量众多,且通关便利化水平领先全国。目前,全业态模式已在深圳全面落地,海关监管场所和保税区域达到8个,为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超过15万家跨境电商卖家在深圳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他们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Lazada、eBay等主流平台上占据了显著份额,亚马逊中国卖家中也有三分之一来自深圳,形成了庞大的卖家群体和市场规模。 深圳企业在全球各地建立了超过230个海外仓,建设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构建了一张覆盖广泛的全球物流网络。这些海外仓不仅提高了配送效率,还提供了便捷的退换货服务,大大增强了深圳跨境电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深圳拥有16个一级口岸和9个跨境电商通关场站,数量均为全国第一。海陆空铁立体化的跨境物流体系,包括35个国际及地区全货机航点、4条空运专线、20条海运快线以及18条中欧班列出口线路,为跨境电商“买全球、卖全球”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在省级跨境电商园区和企业评比中,深圳华南城、创智云城两个园区脱颖而出,其中华南城更是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引领型园区。此外,通拓科技、赛维时代等7家企业荣获省级跨境电商企业称号,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二,彰显了深圳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集群优势和示范作用。
- <
- 1
- 2
- >
活动
服务
百科
问答
文章
社群
跨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