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次决定在被谁影响着?
影响“影响力营销”的关键
Influencer,我们日常称为红人,但翻译成“有影响力的人”似乎更为贴切。顾名思义,有影响力的人是可以说服受众采取行动的任何人。比如我们在超市购物,两个陌生人在我们面前讨论某一个物品,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但结合上对方的语气、动作以及外表,就极大可能影响我们的购物决定。同样,那些在网络媒介上拥有数万粉丝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则更容易对观众产生影响。
社交媒体的Influencer范围十分广泛,一种是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优质内容创建者,他们通过在某一领域创建高质量的内容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观众;另一种有点特殊的则是明星,明星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十分强大,但他们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自身其他技能如表演、唱歌等获得的,而并非通过社媒上某一特定的内容。因此,影响力营销并非我们理解中的对方名气越大越好。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成功的影响者营销案例是什么样子:
第一个案例展示了一个在自身行业拥有忠实受众的普通人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Martin Bamford 是一个在财务领域工作的普通人,他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并不多,但博客下载量却很大,UBS(瑞银集团)找到了Martin,因为他们发现Martin的观众十分活跃,而且都是对理财、投资领域感兴趣的群体。
因此,UBS尝试安排了一位高管与Martin共同播放一期博客内容,博客结束后惊喜地发现,UBS的网站后台关于年金的咨询量较以往增加了4倍。这个案例证明了,找到拥有与自身产品受众有相同受众Influencer的重要性。
第二个成功案例不是关于某个个人Influencer,而是一个完整的影响力者营销。肯塔基大学医疗中心发起了一场名为“we are the proof”的活动,主办方希望自己2分钟的视频能在Facebook上有更多的曝光量。
但该视频只希望针对肯塔基中部的人群,因此就算是与一个拥有15万粉丝的Instagram红人合作也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主办方决定,选择与43位来自本地的有影响力的普通人合作。
他们可以是线上社群活跃的超市导购,线下有威望的市长、城市主席、当地著名的牙医、教会人员等等。主办方在影片发行前一天,还给肯塔基大学10,000名师生提前展示了视频,并邀请大家进行传播。
通过把线上、线下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集合起来,号召大家在Facebook帖子下评论、转发,讲述自己与这个城市医疗中心的故事,该视频收获了远超过预期的曝光量。
这次活动在短短24小时内,获得了40,000次观看量,30天后的播放量更是达到了800,000。这个案例也说明了,当我们希望跟Influencer合作时,需要问问自己:“我到底想影响谁?”
每一次营销活动的背后都是大量数据统计的结果。您真的了解自己的受众吗,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哪儿?他们通过什么途径上网?他们愿意为什么买单?
一旦您对受众有足够的了解,找什么样的“有影响力者”合作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