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8、2019两年的集体出清,今年的快递市场上已几乎没有二线快递的声音了。这样的局面下,总有人为前几年选择“被收购”的企业感到庆幸,毕竟“背靠大树”生存总不是问题。
但对于天天快递而言,“被收购”并不是给企业发展画上一个“句号”,而是“逗号”。
2017年,苏宁物流全资收购天天快递。苏宁物流从一个专注仓配供应链的物流公司,开始正式涉足传统快递领域,彼时的天天快递也是百废待兴。
2018年,苏宁物流启动对天天快递的全面整合。到2020年,天天快递的整合之路算是正式进入第三年。从内而外,天天快递被不断地重塑。
“被收购”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回顾天天快递过去三年的发展,又是一家创业公司的从0到1的路。
1、2017年,天天快递当下的抉择
2017年1月初,苏宁易购正式发布关于收购天天快递的公告。当我们把这个时间点再往前看两年,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8%,终结了此前连续四年保持超50%增长的纪录。对比美国和日本快递行业发展规律,高速成长期结束三年后,巨头企业开始触底反弹。行业降速,是加速出清的信号。
到了2016年,这个趋势已经越发明显。此时快递行业“跑马圈地”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行业竞争已经蔓延至资本市场。圆通、申通通过借壳的方式正式挂牌A股,中通为尽快上市而选择独立赴美上市,顺丰和韵达也只差交易名称的变更。
这样的竞争态势下,无资本依托的中小快递公司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从2016年6月份的运营数据来看,天天快递当时拥有721家一级加盟商,快递网络遍布国内300多个地级市和2800多个县(含县级市、区),在全国拥有61个分拨中心(35个为直营分拨中心),超过10000个配送网点,开通超过1800条运营线路。其业务量规模小于顺丰、“三通一达”、百世和EMS,行业排名第八。
虽然这个排名还算是行业前列,天天快递的业务量达到韵达、申通的近1/3,但其营业收入仅为对方的1/13不到。这样的差距,不得不让天天快递倍感压力。
2016年6月份,天天快递高调地对外表示要独立上市,试图扭转颓势。并且,据说当时已经组织了上市筹备小组。
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天天快递深知独立上市遥遥无期。快递行业寡头格局初现,二线快递很快就会迎来集体出清,留给天天快递的时间并不多了。
这时,除了上市之外,找到互补性较强的战略伙伴也是明智之举。当时苏宁也试图从传统零售向网购零售转型,收购意向很快达成双方共识。
2、转型的未来必须在智慧零售
2017年1月3日,苏宁易购首次披露了关于收购天天快递股权的公告,宣布将全资收购天天快递。
但对于天天快递而言,生存的压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一方面,快递行业集约化趋势不断压迫二线快递的发展。
就在天天快递被收购后的几个月,第九大快递公司全峰快递,包括其旗下亚风快运、O2O闪送等品牌一同并入青旅物流。但到了2019年3月份,青旅物流母公司——中青旅实业被爆出资金问题,随后全峰停摆、亚风快运摘牌。同一个月里,国通快递也宣布停工,如风达暂停业务。
2017年11月,快捷快递高调宣布和申通快递展开合作,积极转型快运业务;然,几个月过后双方的合作就宣告破裂。2018年4月18日,快捷快递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暂停运营。2019年11月,全一快递停摆。
到2020年,快递市场上已几乎没有“二线们”的声音了。
另一方面,苏宁物流赋予了天天快递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更大的发展责任。
2017年2月,刚刚宣布收购天天快递的苏宁物流,提出要全面提升物流核心竞争力,力争“四个第一”:做中国零售行业最大的自营物流企业;建设中国最大的仓储物流,仓储面积破千万;打造中国最密集的配送网络,快递服务到村入户;构筑最开放的社会化物流,面向十大行业开放物流云。
在苏宁物流的快递板块,天天快递作为关键的骨干网络和末端资源,必须要与苏宁小件、大件以及售后业务实现深度融合和资源互补。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天天快递必须要转型。在天天快递搬到苏宁大本营后的首次全国网络大会上, “全面转型”的目标被明确提出。
(2017年8月30日,天天快递召开2017年网络代表大会,时任苏宁易购总裁、天天快递董事长侯恩龙在会上发言)
转型的第一步就是重新找准定位。加入苏宁物流体系的天天快递,需要淡化传统快递色彩,围绕苏宁易购零售布局,提供高价值的差异化服务。
对于天天快递的新定位,时任苏宁物流常务副总裁、天天快递总裁姚凯在2018年10月举行的天天快递旺季动员大会上,明确表示:“未来快递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发件、配送,天天快递不能再定义为传统快递公司,而应该是差异化的服务新零售主攻高附加值业务的新型快递平台。”
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天天快递末端不断创新性地接入苏宁零售生态,借助苏宁智慧零售生态圈的赋能,扩大网点业务生态。通过加盟零售云、苏宁帮客县镇服务中心,扩展电商零售、售后服务等业务,创新业务模式。联合苏宁拼购平台,通过流量、物流费用补贴、金融贷款等优惠福利赋能商户,开发生鲜农产品、快消仓配等客户,不断提升业务规模。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天天快递参与多地“产业+快递+拼购”探索,招募、培养大量的中小企业拼购电商卖家,改造升级工厂的C2M能力,带动“产地直销”。这个模式在花木基地江苏沭阳、箱包之都河北保定新沟等地,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苏宁在智慧零售发展的过程中所构建的互联式场景,是天天快递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来自苏宁新零售体系的赋能,是天天快递业务增量的重要来源。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季度,苏宁物流50%的小件业务由天天快递承接。
3、夯实底盘与提升服务质量
而一旦天天快递与苏宁智慧零售体系融合,天天快递将成为苏宁零售供应链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但一个“体系”中必须只有一种“服务”。
网络底盘是全网型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天天快递全面转型的第二步,就是通过夯实网络底盘提高服务质量。
2018年是天天快递正式融入苏宁物流体系的第一年。2018年2月4日,天天快递2018年网络大会召开,姚凯会上强调,“2018年,一切的考核‘质’字当先。提升服务是天天快递未来制胜的黑匣子。服务体验是2018年的重点业务和品牌落地的载体。”并宣布为了提升天天快递的整体服务质量,解决消费者体验痛点,设立15亿元专项基金用于激励天天全网服务能力的提升。
总的来说,过去三年里,天天快递主要在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末端网络方面进行能力建设。

2019年,天天快递在上海、长沙、昆明、石家庄、重庆等全国25个城市完成了分拨中心新场地建设、搬迁和投入运营,对青岛、济南、南昌、南宁、成都等11城的分拨中心直接收归直营;同时,在全网更新了自动化设备,加强了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技术应用,全网揽收能力提升2-3倍。
走进第四个年头,天天快递表示将继续在全网启动30个自动化新分拨场地的建设与升级。今年的4月份,天天快递更是一口气完成了太原、成都、徐州3大分拨中心的搬迁和投产,编织新网络之路加速推进。
依靠苏宁物流的软硬件支持,天天快递融入IoT、智能算法、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等技术应用,已逐步实现在分拨、运输、网点运营系统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提升车型、班线的智能化推荐,优化末端网点操作流程,完善个人计件、外部业务、生活帮代收代寄等业务的智能化操作。此外,在结算、风控、监控等维度全面推广数字化应用。
网络末端的结合,也是天天快递融入苏宁物流体系的重要工作。天天快递在业务融合、业务操作、派送模式、服务标准、客服售后系统、终端人员培训等方面不断推进变革。通过业务优化、人员培训和线路拓展,单公斤运输成本得到明显的下降,在全链路时效、服务体验上不断提升。
天天快递近几年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消费者申诉率,也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天天快递的消费者申诉率,相比年初下降了50%。
就像我们前文所说的,“被收购”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天天快递的转型之路也跟随着苏宁物流的整体转型升级。换句话说,苏宁物流的整体转型升级也伴随天天快递的一步步发展。
参与这次“创业”的,不仅是天天快递,还有苏宁物流。

(苏宁物流执行总裁 姚凯)
2020年,天天快递正式进入整合升级第四年,天天快递也将被赋予第二阶段的目标。在年初的2020天天快递全国网络大会上,现任苏宁物流执行总裁姚凯强调,“天天人一定要万众一心,打赢‘服务攻坚战’‘系统升级战’‘市场持久战’三场战役。”苏宁将在信息系统、管理模式、末端运营、新业务等多方面赋能天天快递,开启“1+1>2”模式,助力天天快递全面转型升级。
在此前的一次活动中,姚凯直言,“过去,天天快递经历过很多次动荡,这影响了天天快递的发展节奏,错失了行业发展的许多机遇。”虽然市场的激烈竞争并不会给天天快递更多的仁慈,但融入苏宁物流,给了天天快递一次换个赛道重新起跑的机会。
现在,考验天天快递的是发展格局,是对市场的敏锐度,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2020年5月,天天快递宣布与当当网达成合作,从“当当网书香节”到即将到来的“618年中庆”,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这无疑是天天快递转型过程中的一次利好消息。行业竞争激烈,但天天快递自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