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做生意就要清楚当地对产品的法规要求,不然一颗纽扣电池就可能导致一家公司濒临破产,而这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这足以让所有跨境卖家重新审视产品安全问题。具体是怎样一个案件,赶紧跟着一八供应链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7月份,一名美国消费者从案例当中的深圳卖家的亚马逊店铺购买了一款产品,由于其一岁半的儿子误吞了其配件遥控器里的纽扣电池,导致电池卡在气管,不得不去医院动手术取出,同时气管被纽扣电池中的腐蚀性物质灼伤。

为此,这名美国消费者在2023年10月份就将亚马逊告上法庭。2024年4月,亚马逊通过邮件通知深圳卖家,但因邮件来源非官方邮箱,运营团队误判为垃圾邮件未及时处理,错过了最佳应对时机。7月,深圳卖家被追加为共同被告,8月亚马逊冻结其店铺账户。
消费者起初要求赔偿8万美元,在律师的介入调解下同意将赔偿金额降为1.5万美元,可谁知在一个月后,消费者突然改口,将索赔金额提升至8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00万元)。当前该案件还未彻底结案,最终赔偿款项还不得而知,但其中对深圳卖家造成的损失已经实实在在产生,这其中冻结的资金和库存损失预计已经达2000万元。
而在这起案件中,最引人争议的点在于,造成孩童吞食的纽扣电池并非是该深圳卖家售卖的产品,而是由消费者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的,对此不少网友认为6000万的天价赔偿是消费者在碰瓷。

但消费者诉讼的点在于,深圳卖家所售卖的配件遥控器并没有做好电池盖设计,如防拆卸,同时缺失警示标识,这是不符合美国《纽扣电池法案》要求的,为此被认为存在安全隐患。
在欧美,儿童玩具所涉及的产品在电池仓方面一定要设计有螺丝,而这就是为了防止儿童误开。但要在产品安全设计上面注意的,远不止于儿童产品,近期美国还有一起案件,由于滑动玻璃安全门锁被小孩打开,孩子在后院泳池玩耍溺水造成了一死一伤,为此消费者将亚马逊和售卖该产品的卖家告上了法庭。

这对美国夫妻认为,这款门锁对外宣称耐用且有效,能有效承受婴儿和儿童的拉扯,保持门窗安全。但是最后却经不住两个三岁孩童的拉扯,而导致了最后一死一伤悲剧的发生。尽管法院表示,第三方产品“符合所有适用的行业标准”,但他们依然要求陪审团审判,同时索赔至少200万美元(近1500万人民币)。
所以,卖家朋友们在产品安全问题上一定要提起十二万分的注意,跨境生意能做多大,做多久,最后还得看合规意识能筑起多高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