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新社报道,9月17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乘坐专列离开俄罗斯,结束为期六天的访问。这是金正恩继2019年4月后第二次访问俄罗斯。
朝中社曾于9月12日报道,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于当地时间10日下午乘坐专列从平壤出发,前往俄罗斯进行访问。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于9月13日举行盛大的国宴,欢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俄罗斯。此访正值俄罗斯举行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金正恩是否出席该论坛备受关注,但直到金正恩离开俄罗斯,未见到相关报道。
金正恩访问俄罗斯,被认为是最近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外界普遍认为,俄朝将会重点讨论“军事合作”问题,由于乌克兰战争旷日持久,俄罗斯缺少炮弹、火箭弹等军需物资。朝鲜有可能提供相关“军援”。作为交换,朝鲜会要求俄罗斯提供本国仍然缺乏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侦察卫星和核动力潜艇技术。
据美联社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恩13日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朝鲜为俄罗斯捍卫其安全利益的“神圣战斗”提供了“全面和无条件的支持”。金正恩还说,希望朝鲜与俄罗斯将永远携手“对抗帝国主义”并捍卫自己的主权,平壤将永远与莫斯科并肩站在“反帝”阵线上。
据朝中社9月14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朝鲜,普京接受了邀请。看来,朝俄进一步联手势在必然,但以朝鲜的有限的国力军力,能否拯救陷于被动的俄罗斯,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让我们借助公开的资料,看看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半岛国家的综合国力吧。(见下图)

众所周知,朝鲜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韩国是二战后亚洲崛起的经济大国之一,奉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上世纪50年代,朝鲜的发展基础优于韩国。但半个多世纪后,朝韩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是天壤之别,或冰火两重天了。
一看经济实力。2021年,朝鲜GDP总量为174亿美元,韩国为1.63万亿美元,朝鲜是韩国的1.07%,也就是百分之一多一点。2021年,朝鲜人均GDP为696美元,韩国为31631美元,朝鲜是韩国的2.2%。换一种说法,韩国经济总量是朝鲜的近100倍,韩国人均GDP是朝鲜的45倍。外汇储备,朝鲜是9.63亿美元,韩国是4090亿美元,韩国是朝鲜的425倍。
二看科教水平。在轨卫星,朝鲜为3颗,韩国为23颗;世界500强企业,朝鲜为0,韩国为14家;世界200强大学,朝鲜为0,韩国有6所。
三看民生福祉。朝鲜2021年GDP总量仅为为174亿美元,人均GDP仅为696美元,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朝鲜奉行先军政治,穷兵黩武,不可能有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福祉。人均寿命是民生福祉优劣的综合反映,朝鲜人均寿命为71岁,韩国人均寿命为82.6岁,比朝鲜多了11.6岁。
数据无情。为什么同样的民族、同样的环境、相差不大的发展基础,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制度、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结果竟然悬殊如此之大,这是需要深入研究、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中国80年代三件大事时提出:“我们政治上和经济制度上比台湾优越,经济发展上也要比台湾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没有这一点不行。” 90年代,邓小平更明确地要求:“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者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发展是硬道理。把经济增长速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联系起来,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对评价和鉴定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含金量,应该同样是适用的。
看看今日之朝鲜,回望我们自己走过的路和取得的成绩,我们尤应惊醒、借鉴和反思。中国的和平崛起,靠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1949年,我国GDP 仅为123亿美元,人均GDP为27美元,当时亚洲平均是44美元,印度为56美元。实际上我国在1985年才超过印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也遭遇过磨难,走过弯路,吃过苦头。直到2000年,中国GDP总量也只有 1.08万亿美元,人均GDP只有 959美元,仅为美国的2.64%、日本的2.46%。2001年中国“入世”,真正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家庭,开始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经济增长由此步入快车道。中国的GDP总量,2006年超过法国、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中国GDP18万亿美元,人均GDP12741美元,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
摈弃以阶级斗争为钢的政治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搞建设,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对内不摇摆不折腾,对外不当头不逞强,是我国之所以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
中国决不能走回头路,决不能重犯文革那样的全局性错误,决不能让乔装打扮的各类“政治运动”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人民的期盼。
2023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