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位从事机械行业的网友@落拓书生,跟进洽谈一位美国买家订单,都确认好具体细节了,没想到到最后美国买家竟然发给他这样一封邮件说不合作了,而且这封最后的拒绝邮件还是群发,这真的是让他感觉如鲠在喉,我们且一起来看看。
买家邮件内容截图:
邮件内容翻译大致如下:
各位好,
首先我想感谢各位在这段时间以来的帮助。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决定为我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建筑公司采购一些设备。我本期望进口一批机器,然后在我的公司测试一年,如果它们的质量过硬,我会帮助制造者进入美国市场。
在与30多位供应商接洽后,我决定放弃采购,原因如下:(请不要将我的描述视为不尊重,这只是个人观点)
-
语言障碍太大。虽然你们都能说或能写英文,但彼此欠缺深层次的理解。
-
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比如说,在你们的国家,人情关系非常重要,但你们却不能指望我在没有任何文件背书的情况下去完全信任你们。
-
你们不愿意提供任何支撑你们的主张或者事实的材料。
-
销售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
缺乏对美国市场法律法规的了解。
-
缺乏身份证明。我很难判断谁是贸易商,谁是制造商。
-
缺少足够的对于产品和公司的介绍资料。很多公司没有官网,在B2B平台上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
邮件通常都是用很蹩脚的英文写的,不好理解,给人留下了负面印象。
-
技术材料的描述不完整或不准确,如果你去看日本或者美国同类公司的网站看看,你会发现他们写得清清楚楚。
-
对市场和其他制造商的相似产品缺乏了解。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
-
缺乏长远的规划,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仅仅是希望用2倍的国内市场价格卖掉一套设备,因为这是销往美国的,而不考虑以竞争者的身份进入市场,像日本、韩国企业那样拥有定价权。
-
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灵活性。
-
美国和欧洲正在执行限制排放的相关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会跟上,如果你们没有对此进行规划,你将会失去市场。
总之,我希望我的经验及建议对你能有所帮助,再次声明,我无意冒犯,如果你需要帮助,可随时联系我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买家的邮件引起了大量热评:
@bosunhu说:有什么好生气的,在我看来,句句属实。
@bensonchan168说:我就是从事机械行业的,说实话,这个客户说的问题针针见血,虽然知道不好,但是不得不承认啊。做错就要认,挨打要站直,希望中国制造,特别是机械行业能逐渐改进。
@vip说:很中肯了,因为你是洽谈的对象之一,你因而生怒;如果撇开这层关系,仔细读读它的内容,就应该找到我们的缩影,我们需要的不是生气,而是对照改进,从这群画像种凸显出来,2/8原则,相信会得到更多的商机。我觉得这个内容不只是写给楼主的,客户是接触30家左右的供应商小结后发的,它是一个缩影,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我都是被说的对象。用它来敲打自己,比用它来敲打别人更有效果。
@Masterlyo说:单纯看这封邮件,客户提到的除了第十三条,我觉得都是很基本的要求,而且是很容易或者是说可以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
@dango288540说:我觉得这个客户好nice啊!你的问题都给你免费指出来,也是中国普遍的问题,也是他们头疼的地方。按照他说的去改不就是等于越来越多的订单了嘛。
@scs88说:平心而论,大部分观点是对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工厂确实有这些问题,不能否认,这也是我们很难成为世界品牌、很难做高端市场的原因之一。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愤怒,而是怎么改进,改进不了的话,就只能做些中低端市场,赚点低毛利了。
@everyonebaxia说:我觉得他反映的这些问题其实普遍存在的,作为一个贸易公司的业务,即便我所从事的只是建筑玻璃、家具玻璃这样竞争差异化小的行业,也感到了这些不足,不过机械行业可能更突出一点,如果能改进,估计能战胜70%的人吧。前提是这个行业要值得,感觉我们玻璃行业一来没这么些重要因素,二来实在不会如此大费周章,所以利润低,竞争恶劣,还是机械行业值得做。
@Mr.半壁江山说:这也是现状,是观念的问题。目前传统行业还是这样子,新兴行业已经接轨世界先进了,需要时间,不过我估计,时间过去,传统行业可能会被AI自动技术取代,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生气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的确这方面做的不行,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仍然在全球出口,你这客户也是愤青一枚而已,估计也就是个愣头青。
@uangle则认为这还是个人的问题:01.外语不好,就别拽单词和语句,老老实实的写,哪怕写的外语普通一点;02. 老外也讲究人情,特别是美国人。但是,口说无凭啊,你当然要举例子了;03. 一个好的销售,没有不懂技术的。还没有客户跟我说:你不懂xxx;04. 出口美国当然要了解美国各种知识啊。比如清关、关税、运输要求等;05. 生产商和出口商,美国人喜欢区分。其实,如果你专业一点,客户也不在乎的;06. 技术资料确实要精确。很多国内企业,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其实没事,但是你抄的时候都不看,就不对了;07. 同行信息很重要。我往美国卖的某个产品,全美大的生产商和经销商我都了解。比如跟欧洲人谈的时候,告诉他,哪个美国客户是哪儿买的,把欧洲客户说的一愣一愣的。
@我认为:中国一直在进步,也在用心做产品,但是制造业的进步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产品的质量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君不见中国追赶了这么多年的造船和大飞机工业,至今仍然也没有追平欧美的水平,更遑论只是靠民间资本的机械制造了。比如,带发动机的机械本身中国就是个软肋,小轿车的发动机中国至今还没研究明白呢,对北美的出口本来就很少,基本是他们自己搞定还有小日本和欧洲的供应商,中国基本没有市场,怎么谈了解当地的行情?都是日本发动机或者欧洲发动机,而且我们即使要出口美国所采用的可以达标的发动机,也是美国或者日本的品牌,中国根本就生产不出来。但是这位美国买家所指出来的部分,我们外贸从业人员还是有能力去做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