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筷子科技创始人入选快公司年度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强。
脑力智能化
解放双手
当某一个大的营销campaign的主创意确定下来,通常需要一堆设计师花几天的时间来做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延展物料”。
在一个系列广告中,不同的模特和产品出现在主创意中,也会花掉我们很多的人手和时间来替换。
作为宝洁前Marketer
今天每一个有实力又要做营销传播的公司,基本都有前宝洁人的身影。
以前需要多年积累经验了解的,筷子系统可以很快自动分析出来。最重要的,人会保守,机器不会。机器不怕自己否定自己,大数据永远展示当前的“事实”给Marketer。
发现洞察,实现know how
我大学在中山大学读的是理科,喜欢发现表象之下的内在逻辑,要know why。
从这个角度来说,AI人工智能的广告创意/内容的决策管理系统,不是抢了广告人的工作,而是为创意人装上了飞得更高的翅膀;对广告主品牌人员来说,则是多了一个标准化、大数据化、实时化的掌控广告内容、提升ROI、更可深入发现洞察的武器。
我们每天在科技和人文的路口创新,我们也每天在创意的不确定性里去发现更多的确定性。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益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过我们每个人的预期。今天我们在实验室做的原型产品,是几年前我们不敢想像的。但是市场和技术就这么推动着我们向前走。
斜杠青年不动摇
斜杠青年,往往乐于灵活多变,但陈万锋这个典型的斜杠青年却在创立筷子科技之初。就与另外一位创始人李韶辉做了一番“绝不动摇”的约定。

这个过程引来了行业隐性的反击,不解或不屑,但陈万锋说:“这种感觉对我来讲,反而是一个好预兆。”
痴迷技术的文科生
不走寻常路的marketer
漫漫传道路
频繁飞行的结果是,所有这些关联的企业接受了筷子科技作为中国首家程序化创意平台,利用AI和大数据打造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意大数据决策引擎所能给予的新可能。
创意肯定是要人工智能来辅助管理部署,优化分析的,纯人工已经管不了,这个趋势肯定跑不掉。”

筷子文化墙
我们还在找敢于冒险,想搞点新意思的你,一起来玩吗?
最后,请收下这份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