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筷子科技Kuaizi
2016-08-22
128
导读:这篇专访,抱歉来晚了。

8月4日,筷子科技创始人入选快公司年度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强。

那天刷了屏,但是只刷了榜单,没有具体内容。专访迟迟没有放出来。
抱歉我们来晚了!(●'◡'●)
专访版权是快公司的,求了很久才求到。
筷子科技做的AI人工智能创意是什么东东,平时几句话说不清。希望快公司这个专访的角度能让你了解我们做了些什么。
确实偏技术了一点,如果你读不完,我们也不会怪你的。o(^▽^)o
专访原文如下: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脑力智能化

我们从2013年开始做筷子,比整个行业早两年多开始做AI(人工智能)创意管理和内容大数据分析,是因为我们之前的工作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这里面的需求和机会。
首先我是一个做了20多年创意的创意人。 “脑力蓝领”,广告创意人时常这样自嘲。在我的广告生涯中,一直梦想有一个工具能解放我们的双手、进而解放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可以专注做创意工作中那些最有价值的事。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解放双手

当某一个大的营销campaign的主创意确定下来,通常需要一堆设计师花几天的时间来做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延展物料”。

在一个系列广告中,不同的模特和产品出现在主创意中,也会花掉我们很多的人手和时间来替换。

现在这些工作都可以交给AI来完成。更重要的是,你还省出三天原来拿来等待物料准备的时间。
做Marketing的同学会知道自己在项目上线前凭空多了三天时间意味着什么。如果是我,我只想说“真是爽歪歪”!

作为宝洁前Marketer

今天每一个有实力又要做营销传播的公司,基本都有前宝洁人的身影。

因为宝洁这所营销大学,一是事事讲“洞察”,所有的定位要基于消费者的需求与洞察、广告创意要有洞察;二是有科学完善的营销、广告的量化标准来管理广告和营销。
但是,在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洞察发现”这件事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越来越难了。
同时,原本好用的标准,在媒介进入数字时代后,传统的方法(创意管理和媒介投放用传统的、一对多的方式来管理运营)不能用大数据来驱动深化,变得不灵了。
筷子的人工智能创意管理系统才可能做到多对多的创意生成与媒介投放、才能有广告元素级别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除了这个创意“好”或者“不好”,Marketer和创意人员还能知道:这个创意好在哪里——什么样的slogan好;模特的哪个拍摄角度更受欢迎;哪个产品展示吸引人;哪些产品功能最重要;什么颜色让这个广告更受关注;什么样的明星和产品关系更有效;产品图片与文案以怎样的比例相配更合适;品牌logo放在哪个位置、多大比例更合理有效......

以前需要多年积累经验了解的,筷子系统可以很快自动分析出来。最重要的,人会保守,机器不会。机器不怕自己否定自己,大数据永远展示当前的“事实”给Marketer。

 

发现洞察,实现know how

我大学在中山大学读的是理科,喜欢发现表象之下的内在逻辑,要know why。

在做筷子的产品架构、尤其是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架构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仅要通过这个系统,让marketer和创意人know how,更要能在这里know why。
所以我们才会在广告元素大数据基础上,再一次降维去研发创意内容DMP系统,就是是希望在上述的“标准”之上,通过大数据积累,发现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在物理属性之外,深度分析发现消费者“洞察”。

从这个角度来说,AI人工智能的广告创意/内容的决策管理系统,不是抢了广告人的工作,而是为创意人装上了飞得更高的翅膀;对广告主品牌人员来说,则是多了一个标准化、大数据化、实时化的掌控广告内容、提升ROI、更可深入发现洞察的武器。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筷子也是一家理想主义的公司。

我们每天在科技和人文的路口创新,我们也每天在创意的不确定性里去发现更多的确定性。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益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过我们每个人的预期。今天我们在实验室做的原型产品,是几年前我们不敢想像的。但是市场和技术就这么推动着我们向前走。
创新真的很苦,但是创新路上的每一丝成就,都是足以盖过这些苦的甜。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斜杠青年不动摇
陈万锋在Linkedin如是自我介绍道,“孩童时学乐器和唱歌,自学科技和设计成长,专业学习外语和商业,在快消做了品牌建设和数字营销,最后专注在品牌/设计/艺术的交界点建造技术革新……”

斜杠青年,往往乐于灵活多变,但陈万锋这个典型的斜杠青年却在创立筷子科技之初。就与另外一位创始人李韶辉做了一番“绝不动摇”的约定。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为了坚持不折服于现有的行业规则,陈万锋和李韶辉放弃了很多短期的有有利,比如坚决不做代理业务(为了做成专注开放的创意技术平台),比如选择投资人要选择能看得懂这个方向并能一起成长的。

这个过程引来了行业隐性的反击,不解或不屑,但陈万锋说:“这种感觉对我来讲,反而是一个好预兆。”

痴迷技术的文科生
陈万锋是80后,出生在广东潮州,幼时的求知欲和对世界的好奇,让他天生就有一种喜欢冲破界限的思维。后来他学英文才知道这种思维方式叫think out of the box。
 
上90年代末,高中生陈万锋偷偷拿了父亲的身份证,踩着自行车去电信局开通了专线,开始上bbs和聊天室,接着捣腾自己的网站。
 
在那个没有博客的年代,陈万锋用网站设计软件Pagemaker或者Dreamweaver推出了一个墙纸下载小网站,既要完成一切开发,也包括需要满头大汗拆主机解决硬件问题。
 
“我其实没有学过技术,本身也是文科脑袋,但是小时候觉得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非常神奇,所以喜欢靠感觉去钻研,看到底能实现什么。当时有些朋友就只拿来玩游戏,上OICQ,但我更想知道后面的东西”,“菜鸟CTO”陈万锋如是说。
不走寻常路的marketer
于是,在外企工作到第7年,他在同事异样的眼光中放弃了原本品牌营销职业发展路径,自告奋勇参与到创办公司数字营销和数字媒体业务中。
3年后,这个数字营销媒体团队的职位,成为该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最抢手的香饽饽,外界竞争对手也纷纷效仿。
“在大公司做数字营销时,我能接触的都是最前沿的营销技术。当时就觉得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品牌营销最核心的创意运营,还在上一个世纪90年代,非常传统,而且行业已经快落后到跟不上的时候,这里面应该有巨大的机会。”陈万锋说。
漫漫传道路
2015年3月,筷子科技开始商业化,陈万锋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飞了上百趟,去给行业,品牌客户,合作伙伴,代理商演讲做demo,描绘这个云端大数据创意工业的未来。

频繁飞行的结果是,所有这些关联的企业接受了筷子科技作为中国首家程序化创意平台,利用AI和大数据打造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意大数据决策引擎所能给予的新可能。

作为阶段性成果,Facebook最近确定与筷子科技共同开发产品,并作为内容营销领域在亚洲区的重要合作伙伴。
陈万锋和他的团队都清楚知道,这个平台能做多大,靠的是自身,甚至不只是自身对于游戏规则的改变,而更是在创造一个新的竞技场。

创意肯定是要人工智能来辅助管理部署,优化分析的,纯人工已经管不了,这个趋势肯定跑不掉。”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筷子文化墙

我们还在找敢于冒险,想搞点新意思的你,一起来玩吗?

最后,请收下这份完整榜单: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人工智能是如何入选中国最具创意100强的

文章来源:【筷子科技Kuaizi】公众号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筷子科技Kuaizi
人人都能“编拍剪投”-用生成式AI为全球品牌讲好产品和服务的故事,直接促进商业增长,成为全球内容商家的“吃饭工 具”。
内容 728
粉丝 4
咨询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筷子科技Kuaizi 人人都能“编拍剪投”-用生成式AI为全球品牌讲好产品和服务的故事,直接促进商业增长,成为全球内容商家的“吃饭工 具”。
总阅读107.2k
粉丝4
内容728
咨询
关注
加入卖家交流群
  • 平台社群
  • 城市社群
  • 品类社群
  • 推广营销社群
  • 其他跨境社群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