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一段十分热门的“低碳经济”吗?它指的是通过技术革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一种经济模式。这个概念最早见于英国政府文件,是为了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威胁。
低碳经济被国际普遍认可、普及与推行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一批新兴行业与产品,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之一。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增幅达101%,首次突破两百万大关。新能源汽车出口59万量(纯电动车54.6万辆),增幅几乎是2020年的3倍,居全球首位。2021年又被称为车企出海“元年”。
石油能源的稀缺性,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燃油车目前仍是市场的主流,但是全球石油储蓄量并不容乐观,主要的汽车消费国石油自给水平不足。本土能源的稀缺与高需求量的矛盾,使得主要消费国需要从能源国采购资源,增加了资源使用成本。因此,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而新能源汽车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燃料消耗量也相对较低,石油价格上涨时也更具成本优势。
应对气候安全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一大诱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上对碳排放的标准、总体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面对新标准,传统的燃油车想要使尾气排放合规将越来越难。而新能源车一般分为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车、及燃料电车、氢动力汽车等类型,使用清洁能源,从根本上解决了尾气污染问题。像氢动力汽车,排放物仅为纯水,无其他污染物。
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多,维护能源安全更具迫切性。俄乌冲突,加快了欧盟和俄罗斯在化石能源上的脱钩,但是随后带来的能源问题使欧洲国家迫切想要找到下一个替代品。这种能源上的危机意识,传递到了每个能源消费国。尤其是面对地缘冲突、经济与政治对抗增多的局势,各个国家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独立上更具迫切性,而新能源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能源汽车就是这一环中的产物。
看来,新能源发展势在必行。作为利用新能源的新产品——新能源汽车,其实我国也早就开始布局了。2001年我国启动“863计划”,首次提及电动汽车发展相关问题。2014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近8万辆,同比增长3.5倍。而新能源私人购车补贴政策,自2010年就开始试点施行。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发展,和汽车市场行情息息相关。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欧美等国家比中国要早几十年,我国燃油车并不具优势。像美国老牌汽车品牌福特,在1910年就实现了流水线生产,有效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使汽车能走进更多家庭。同时,这些地区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美国甚至达到818辆/千人。所以无论是从当地市场需求量还是当地本土品牌的成熟程度、实力来看,我国燃油汽车都很难打开欧美、日韩市场,反而会成为他们燃油车的主要出口国。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补贴启动早、发展速度快,催生出一批市场化、纯电导向的汽车品牌,说不定能依靠新能源汽车快速超车,壮大我国汽车行业。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海外市场往往还有一定的政策优惠。比如德国、法国,整车进口电动车可以享受10%的低进口税,挪威、泰国、巴西直接免税。
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销量在2018年首次出现下滑,这也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危机意识,国内需求量趋于饱和的,海外市场急需开拓。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行业发展的动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出海,也面临区域性发展差异。
首先,是基础设施差异。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方便程度是一大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充电桩。2021年全球公共慢充桩有120.8万个,较上一年同比增长31%,公共快充桩56.9万个,同比增长48%。其中,美国充电桩数在2021年超过了10万大关,为电车行驶提供便利,但是电动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比例也有所增长,达到18.2:1,缺口增大。在发展中国家,新能源汽车配套能源补给基础设施本就不完善,这一缺口或将更大。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更利于新能源车企的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这个问题:2021年新增34万个公共充电桩和60万个私人充电桩,然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增速远远不匹配。这也是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遇到的难题。
虽然发展中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但是也属于待开发蓝海市场,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更是进行品牌建设的好时机。
市场接受程度差异。一般,涉及环保理念的产品,欧美地区用户比较买账,接受程度高。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就在欧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其中5个都在欧洲。
不同的市场行情,也注定适用不同的发展策略。比如,在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欧美地区,就比较适合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且环保意识没那么强的地区,可以开发油车+电车市场。在出口方式上,既可以选择整车出口,也可以选择和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工厂,节约运输成本。
在新能源汽车出海之路中,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先驱企业。比亚迪一直处于出海前沿,12年前收购了沃尔沃的它近些年在电车行业发展也十分精彩。早年其产的电动公交车产品就很受海外青睐,2021上半年总体销量更是超越特斯拉,坐上了全球冠军的宝座。比亚迪也选择了市场基础条件较好的挪威作为新能源车出口首站,成功售出1046辆,是当地唯一一个销量破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据了解,继唐 EV之后,比亚迪又向海外推出了第二款电车元 plus,其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如果在四年之前,你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会有如今的发展势头,大多数人或许是不相信的。然而,中国车企通过在出海之路上不断实践、创新与拼搏,打造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赢得了今日的市场。在智能体验上,力求图突破瓶颈与压制,为用户提供语音交互、高清触屏中控、APP遥控等功能,将汽车与互联网相结合,顺应趋势,优化客户体验。在服务上,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用户使用感受。在产能、成本上,也逐步由整车出口过渡到当地建厂,提高能效适应本地需求。
可以说,没有一条出海之路是容易的,中国车企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但是相信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车企终将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