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中国品牌要进入国际市场,孵化过程复杂且漫长。而现在,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新品牌孵化,大大缩短和简化了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市场推广、商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线城市和出口大企业对海外资源的垄断逐渐减弱,而中小企业和三四线城市则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不过,中国品牌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容易。原因有三:
一、消费者触达问题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卖家往往很难了解海外消费者的精准画像。
二、运营成本压力
新品牌刚进入海外市场初期还会面临来自运营能力及运营成本的双重压力。
三、品牌议价能力
相比较海外知名品牌,中国品牌出海在推广方面投入有限,导致品牌议价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部分市场的消费者对部分中国品牌仍存在负面看法,“知名度低”则一直阻碍着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面对挑战,中国品牌该如何化解?中国卖家品牌出海的“三步走”策略上线:
第一步 建立品牌自信,认清自身优势
过去,中国的商品大多提供的是海外产品的高性价比替代品。无论是面向发达市场,亦或是新兴市场,实用的功能,合理的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商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品质自信是成就品牌自信的重要砝码,中国卖家有底气,更有实力让中国品牌产品走向世界舞台。以之前风靡海外的中国品牌Orolay羽绒服为例,实用性和合理的价格是这款产品广受欢迎的主要因素。当年冬天美国大范围的极寒天气,则成了引爆这款产品的导火线。而在东南亚市场,地缘带来的熟悉感让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较高,更有助于卖家打开出海第一步。
第二步 融入中国元素,开发优质产品
中国卖家要做品牌,仅凭借实用性与合理的价格是远远不够,更需要在产品上下足功夫,由此带给海外消费者更多利益与价值。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与价值有两种:一是功能价值,也称之为实用价值,即产品能够实际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以及带来更多便利和好处;二是情感价值,包括品牌精神、社会认同、个人情怀等,比如赋有中国元素的纪念品、礼品类等。
例如Shopee曾在新加坡市场开放“杭州丝绸专区”,价优物美的杭绸受到极大欢迎,无论自用还是礼赠,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都大大加分。中国卖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妨先考虑清楚解决哪些类型客户哪方面需求,并通过持续的产品开发,满足解决这方面的瓶颈,传递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加以创新驱动打造好产品。
第三步 借船出海,扩大类目盘子
互联网时代极速发展推动跨境电商变革,以往谈到中国制造,大家的一个印象就是便宜,而在跨境电商进程中,这种固有的感官正在被打破。得益于平台触达、及时的数据反馈等优势,“借船出海”的中小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流转、反馈的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品牌投放的精准度、便捷度,极大降低试错成本。
基于此,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今无论是欧美主流市场,还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当地消费者似乎达成一种默契都在寻找‘Made in China’。因此,在Shopee、亚马逊等平台上,越来越多富有中国特色、中国知识产权、高科技技术含量产品陆续出海,不仅是传统服饰类目打响海外,3C电子产品同样深得海外消费者芳心。
关于未来品牌出海趋势将会有如下三个发展方向:
1、立足于中国偏向于标品的品类。具有科技和IP含量的中国品牌,会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比如国内知名品牌小米、华为等。
2. 立足于中国非标品的品类。由于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性特征,在中国部分区域、省份获得成功的本土品牌,都可以借助合适的平台,在海外找到特定的市场。并非一定需要在全中国范围内的成功,才能出海。而品牌方需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平台和渠道,去触达与国内成功市场接近的消费群体。当前原生的互联网品牌就包括有 Anker、小蚁科技、出门问问等。
3、大批新品牌在海外市场遍地开花。主要体现在国内或许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在植入海外的本地市场后,有着很强的本地品牌认知度。这也正是大多数卖家口中的“海外闷声发大财”,未来由中国企业家创立和经营的海外本土品牌,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