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只有“本土化”出海,才能更好扎根海外市场。
怎样才是“本土化”出海
“本土化”,正式一点解释为: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中,为了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自身品牌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部件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行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通俗一点表达,即“入乡随俗”。一个新品牌进入市场后,以对方的文化理念、价值观来营销,进而与当地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海外市场看上去诱人,但真正落地实行,艰难超乎想象。比如,亚马逊在进入中国后,网站购买界面、支付流程、运输售后,完全照搬美国亚马逊,忽略了中国人的购买习惯,连国人喜欢的 “双11”,“双12”促销也很少参与。而且,因为缺乏对中国本地团队的信任,导致亚马逊在中国始终不温不火。
再有ofo与摩拜单车,因为误判海外市场需求量、对海外用户消费、出行习惯没有摸透,加上海外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同,惨遭出海水土不服。
以上案例,归根结底是缺乏对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认知,仅借鉴了经验主义,低估了陌生市场的游戏规则。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本土化”,扎根海外市场呢?
一 全方位的战略规划
企业出海前要考虑清楚,自身所处的行业适合出海吗?出海的目的是什么?目标国家的社会、人文、商业环境是否有助于企业落地?企业在目标国有什么竞争对手,优势在哪里?这些关键的问题,需要在前期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与长远的规划。
二 深挖目标市场
在确认了品牌的细分市场后,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贴合目标群体 --- 语言、功能、推广渠道、营销活动等。如:在网页设计方面,西方群体更崇尚极简主义,没有多余元素的设计、色彩清新的搭配会更吸引用户。
三 本土化的团队
一个熟知海外市场的本地团队可以让企业的出海之路事半功倍,无论是前期的战略分析,还是后期的落地推进,专业的海外团队总能以第一视角给出客观的意见。相比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对本地团队的不信任,成功的出海企业往往不惜重金成立海外分支,聘用当地人才。
全球化经济下,“走出国门”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出海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企业不仅需要有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清晰明了的目标市场分析,更要有专业的本土化团队实时提供第一手信息。
上周,我们与专业的海外语言服务团队达成合作,多达30种语言的母语者团队将为出海企业提供专业的语言润色服务,“走出国门”第一步,从语言“本土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