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连续创业,不如好好上班:以为当老板很容易,是年轻人最大的妄念

连续创业,不如好好上班:以为当老板很容易,是年轻人最大的妄念 电商行业
2020-01-17
238
导读:以为当老板很容易,一定是年轻人最大的妄念。

 

 

 

今年是我跨界创业的第4个年头,这些年间,总会不断有朋友问我:若想出来创业当老板,应该从何开始?

问他们原因,不外乎手上的事情做腻了,总是加班,感觉工作没动力,跟领导、同事不对付等等。

我往往会非常认真地回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尽早掐灭这念头,好好活着,别作死。

这并没有任何瞧不起的意味。我知道他们的底细,明白他们多半不过是嘴上说说。

诚然,从程序上来说,创业几乎没有门槛:只要有个产品,花点小钱,想一个没人用过的名字,就能立刻注册一家公司,成为一个老板。

真正难的,是能让它活下来,持续经营并壮大。

上个月我参加一个线下活动,邻桌有个人起身做自我介绍,宣称自己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他从十年前就开始创业,屡次失败又重头开始,反反复复,屡败屡战。

我同桌是个投资人,听罢摇头低声说:连续创业者?不就是创业从未成功的人吗?这样一个标签,究竟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耀的?还不如回去踏实上班呢。

这话虽不好听,却也道出了创业之路的不易与艰险,它确实从来不是个适合大多数人的选择。

就我个人看来,那些一创业就能成,或者比较容易快速崛起的人,至少在三个维度上,是远强于普通人的。

这三个维度,按照重要性来排序,分别是资源、信息和时间

 

 

01

第一个维度:资源

所谓资源,无需避讳,首先就是指钱。

我上学时,喜欢玩即时战略游戏。由于水平比较菜,为了让自己玩得爽,我习惯用秘籍。比如《帝国时代3》,只要回车输入“give me coin”,输一次就可以额外获得1万金币。

有了金币,就可以快速建设马厩、兵营、城堡和各种高级兵种。如此一来,对面的敌方难度调得再高,也难逃被我一边倒屠杀的命运。

这当然是作弊,不足道哉。

但当我工作10年后开始创业,我发现成年人的商业世界,和这游戏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

我的创业方向是新媒体,最初的变现手段,是在各大新媒体平台通过写文章换取广告流量费。

时间久了,我开始熟悉平台规则和玩法,越来越能写出爆款,籍此获得更多的收益。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做在线教育的大佬,他说,他们也通过新媒体来打造影响力及引流,核心玩法就2个字:霸榜

比如在今日头条,他一口气买了2000个头条号,找来大量的写手,炮制类似的文章,每天集中做分发。

大佬轻描淡写说,只要是我们那个领域,你随便看一篇文章都是我们的,绝对没跑。其他人写得再好,没有机会的,因为用户的时间有限,都被我们抢占了。

我听完深吸一口气,满腔斗志被瞬间瓦解。原来从一开始,大家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这种感觉就像,你正得意好不容易修炼出一身武艺,有了硬碰硬跟人对拼刺刀的底气,谁曾想真正上阵时,你突然发现对方手握一把狙击枪,他的身后还有数不清的飞机和大炮。

谁跟你对拼刺刀啊?事实是,你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

那一刻,我想起当年玩《帝国时代3》的情景,只不过身份发生了置换。我成了那个被调了“give me coin”后,任人屠杀的倒霉电脑。

 

 

所谓资源,还指人脉。

我的前同事里,混得最好的是老曲,他现在是上市公司老总,个人身家早已过亿。

最初他离职创业时,据他自己所说,并没有多少钱,只是我们相熟的几个都知道,他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跟某甲方大客户的二把手,是一个寝室的大学同学。

这故事没有任何新鲜处,也说不上励志,老曲靠着个人关系拿到业务站稳脚跟,之后一步步顺风顺水做大。

某次喝大了,老曲自己都坦言,若没有这层关系,他未必敢放弃当初优渥的待遇出来创业。

没有资源的人,并非不能白手起家,但这,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至少,务必要认清的是:如果有资源的人要跟你竞争同一赛道,你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资源不占优的前提下,若想活下来,那么其他的两个维度,你就必须更出类拔萃。

 

 

02

第二个维度:信息

互联网时代,很多生意得以进行主要依靠3个字:信息差

近日,罗振宇最新一期《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刷爆了知识付费圈,他此次演讲的核心,是转述来自6个领域的专家的年度调研报告。

我好几个上海的朋友去现场听过后,反馈均是:信息增量十足,极大地开拓了眼界,值了。

罗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在于他请到的都是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对方带着各自的团队花了整整一年多方调研,才得出了客观而详实的结论。

这本身,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信息差,也构成了罗胖最大的竞争壁垒。

我有个朋友,是通信业自媒体的头部大V,他曾跟我分享过自己“不算秘诀”的秘诀:

“我每天都让团队去国外网站付费查阅第一手前沿资料,第一时间把它们翻译成中文,发在我们的账号上,粉丝们非常喜欢。”

他就是靠这一手,把自己做成了大V,年入数百万。

他和团队付出的代价,是始终紧绷,即便逢年过节,也不敢有一日懈怠。

因为他们深知,只要一日不紧跟,信息就会滞后,这是致命的。

很喜欢今日头条的Slogan:信息创造价值。字节跳动正是通过其强大的内容推荐算法,将海量的信息精准投放给了适合的受众,才打造起了自己的生态链,在数年内快速崛起,成为比肩BAT的互联网巨头。

一个创业者要想活下来,且让公司持续壮大,本质上,你得始终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多到远远超过你的竞争对手。

这样,你才可能保有足够的话语权,才能不断引领客户,满足并创造新的需求,从而实现商业诉求。

对于罗胖这样有资源的人来说,信息可以买、可以交换,而过于白手起家者来说,你便只能像我那个朋友一样,自己奋力死磕,丝毫不能懈怠,才能保持领先。

这,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所以,若你没什么资源,对市场缺乏足够洞察,又没有旺盛的学习力,还不爱读书……亲,可千万别再谈什么创业,不会成的。

 

 

03

第三个维度:时间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那些比你优秀的人,往往比你还努力。

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一大堆励志例子:

王健林每天6点前必起床;

张瑞敏每天工作从不低于12小时,没给自己放过假;

任正非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更是长达16个小时。

……

我创业之后,才明白这根本不是一句鸡汤,它就是老板们的生存信条。

它提醒着每一个尚未倒下的创业者:商场波澜诡谲,必须再努力一点,你才能再多活几天。

我在华为时经常加班或被加班,偶尔也会吐槽辛苦。创业后,我发现再也无所谓加班,每天各种扑面而来的压力,让你根本分不出上班和下班的区别。

以前996受不了,但创业者只讲all in。做不到全力以赴,老板这头衔一定当不长。

那些连正常上班都觉得苦,却美其名曰不喜欢工作环境、与上级同事不对付,所以才想出来创业的人,本质上只是在逃避。

优秀的人,换个环境有很大概率依然优秀,这句话反过来说,照样成立。

你以为出来后不必再看什么人脸色,但无人托底的自我放飞,才更需要自律和自驱。

而这些的基础,是你必须额外花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再加上必不可少的运气,才可能等到开花结果的那天。

这,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没有这份心理储备,还是别开始你所谓的创业之旅吧,因为,一定会比你想象中死得更早更快。

 

 

04

据统计,国内创业公司3年存活率,仅为1%。

失败率为何这么高?除了商场本身的残酷,我认为更多的,还是太多人根本没搞清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创业,就脑瓜一热投入进来,才不断拉大了那个分母。

新年伊始,作为一个侥幸还没死,也不知何时就死的创业者,我想认真地奉劝大家:在萌生创业冲动时,务必务必先对自己发出灵魂三连问:

我有资源吗?

我能持续提供或创造信息吗?

我能all in吗?

若答案都是否定的,听我一句劝:还是好好上班吧。

成功之路有很多条,获取幸福和成就感的方式也同样很多条,创业这条路,太窄、太苦、太难了,注定不适合多数人。

以为当老板很容易,一定是年轻人最大的妄念。

我今天这篇文,核心是针对那些打算创业,而尚未开始的朋友们而写。

若你已经上了“贼船”,它几乎没有意义。因为无论顺逆,我明白,你一定不会退,就像我一样。

对于这部分朋友,我只有一句话:

但愿你我,在新的一年里,依然能活下来,加油吧。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电商行业
电商头部大号,关于电商的一切。
内容 2148
粉丝 2
咨询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电商行业 电商头部大号,关于电商的一切。
总阅读952.1k
粉丝2
内容2.1k
咨询
关注
加入卖家交流群
  • 平台社群
  • 城市社群
  • 品类社群
  • 推广营销社群
  • 其他跨境社群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