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奥特快,欢迎来到奥特快谈,和我一起用产业视角看世界。
这是一张拍摄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上空的照片。右边是哈马斯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弹,左边是以色列铁穹系统发射的拦截导弹。
铁穹系统于2011年开始启用,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拦截短程火箭和炮弹的作战防空系统。
根据以色列官方的说法,截至5月18日,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3000枚火箭弹,而以色列凭借铁穹系统成功拦截了其中的90%。在这套可以说是黑科技的反导系统背后有两家以色列公司,其中一家叫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简称IAI。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国力军力都远不如现在,当时计划向IAI采购一批预警机系统,以色列的预警机系统在国际上都是一流,本来都谈好了,结果因为美国横加干涉,在2000年又黄了。
从现在的铁穹系统到当年的预警机事件,再到闻名世界的海水淡化体系,都折射了以色列科技产业的强大。
预警机,又称空中雷达
建国以来,以色列一共诞生了10位诺奖得主。最早的自动驾驶玩家Mobileye,最早的即时通讯软件ICQ都诞生在以色列。2019年,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出口大约占到了出口总额的46%,就业人数为32.1万人,每10个人劳动年龄人口中,就有1个在科技行业工作。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中,以色列上市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为什么这个面积只有1个半北京,人口不到北京一半的莞尔小国会有如此强大的科技产业?又为什么说以色列国防军竟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创业孵化器?本期视频我就与大家聊聊这些问题。
01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中东腹地。不仅面积小,而且一半以上都是沙漠,除去沙漠还有高原和山地,真正能住人的地方没多少,自然资源也是少得可怜。
此外,以色列的地缘环境也是地狱级别。
1948年,成立不到24小时的以色列就遭到五个阿拉伯国家的正规军进攻。之后近大半个世纪,以色列与周边各国不断交手,时至今日中东仍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
地缘环境十分恶劣的以色列
人口稀少、资源贫乏、地缘环境恶劣,要在这种情况下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好,只能靠发展科技。科技搞得好,首先是政府舍得砸钱。
1993年,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以色列政府推出了“YOZMA”计划,就是说只要一家科技公司拿到国际风投的钱,风投给多少,政府就同数量给多少。
在这个计划刺激下,短短几年,以色列创业公司就100家增长到800家。Yozma也成为以色列风投产业的催化剂,整个90年代,以色列的风投资本规模从5800万美元增长到33亿美元,增长了60倍,到1999年,它70%的GDP增长来自高科技产业。
2000年后,以色列也经历过一阵科技泡沫破裂引发的停滞期。以色列政府为了鼓励创业,每年在全国挑选出来的20个孵化器机构内一投就投100个项目。到2017年,以色列研发投资占GDP的比在全球位列第二,接近经合国家的一倍,也比我们国家高不少。
以色列研发支出占GDP之比在全球排列第二
除了政府支持外,以色列科技产业发展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就是以色列国防军。
02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地缘环境恶劣的以色列给军用科技研发投了很多钱,GPS、软硬件加密技术、无人机视觉、大数据决策、人工智能、VR这些早期都是军用技术,后来随着军转民浇灌了许多民用科技企业。其次,很多以色列科创公司本来就是国防军的退伍军官创办的,在军队的经历给他们的创业提供了非常特殊的启发。
比如,以色列有家专做语音情感分析的公司Beyond Verbal,这家公司的产品可以从一个人讲话的音频中推测出这个人的情绪。它拿乔布斯生前最后一段视频做例子,测出乔布斯似乎一开始非常不专注,说的话甚至有点前后矛盾,但忽然之间整个人又恢复了状态,开心而又有激情。
通过语音测试乔布斯的情绪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问,这玩意儿有什么用?为什么有人想创办这样一家公司?这就要从创始人Yuval Mor的经历说起。
Yuval创业时已经46岁了,比雷军创小米时年纪还大。创业前,他曾经在以色列国防军的情报部门“8200部队”服役,做软件工程师,当时他主要的情报工作就是听人声,所以对人声特别敏感。退役后去硅谷待了10年,在2012年回以色列创业,做的项目就是这个语音情感分析系统。
至于这玩意儿有什么用,Yuval的回答是这个如果用到机器人身上,那么机器人就能理解人类情绪。
Beyond Verbal的创始人Yuval Mor
这样有朝一日钢铁直男们也不必猜女朋友到底在想啥了,直接买个情绪探测机器人就能帮你去共情,还能给你提建议,比如及时告诉你你女朋友现在心情不好,建议你买束花再回家之类。
除此之外,由以色列国防军退役军官创办的科技企业还有很多,比如专门做反恐机器人的General Robotics,做网络安全的Argus 等等。
甚至有人说以色列国防军才是科创产业最好的孵化器。这也不是没道理,一方面以色列人服役期间都要学习一些信息科技知识,尤其是做情报的8200部队在这方面更严格,另一方面这些人退伍后往往形成一种准校友关系,互帮互助,也更容易做成事。
除了军转民外,顺畅的学院转化机制也是以色列科创产业强大的重要原因。
以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和耶达技术转移公司为例,前者主攻基础研究,后者主攻商业化。双方平时紧密联系,一旦发现有商业化可能的成果后,耶达就会帮忙去做商业化运作,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买家。且只有在买家盈利后,耶达才会收1%左右的销售收入作为专利授权费,其他60%的收入交给魏茨曼研究院,鼓励它继续做研发,因此搭建了学界与业界产研合作的桥梁。
03早在预警机事件发生7年前的1993年,中国和以色列就签订了第一个科技合作协议,只不过那时,更多地是以色列帮助中国而非相反。
然而时来运转,近30年后,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实力也早已不同往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阿里、百度、腾讯、联想等中国科技巨头纷纷涌向以色列。2015年,中国对以色列初创企业的投资相比2012年增长了300%,达5亿美元,目前,以色列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中约40%的资本来自中国。
以色列科创产业虽然强大,但也有弱点,比如基础研究水平相对不足,比如科创企业普遍以最终卖个好价钱为目标,往往被国际巨头收购了事。而我国不仅处在科技爬坡期,更有可能凭借国内超大规模的体量孕育出自己的科技巨头,这既是小国与大国生存方式的区别,也预示了中以科创合作的可能。
在岁月静好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在风浪乍起时,科技更是一个大国必须拥有的防身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