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 1 -对零售电商的五大长期判断
-
需求或者是供给思维决定平台的属性,阿里巴巴及京东是供给思维,拼多多是需求思维; -
电商运营效率的比较优势,让电商仍具备高速成长的条件,线上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
零售电商巨头强者恒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
对电商的流量、产品运营的要求逐步升高,更需要技术手段解决体验和效率问题;
-
各大平台具备差异性维度的价值,同一层次的品牌选择不同平台的盈利状况不同。
- 2 -短期数据恢复快,电商为国内消费恢复提供了入口
- 3 -复盘平台崛起之路
部分品类如服装、家电等传统行业品牌的电商占比,由过去不到10%提升至25%以上,阿里巴巴享受了传统品牌上线的消费升级红利。近两年来,平台品牌增速逐步回归到30%,消费升级进入了稳步期,但仍高于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未来消费升级仍是阿里巴巴主要的核心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阿里享受了广告及交易佣金等业务的盈利提升,货币化率由2015年的2.44%提升至2019年的3.6%货币化率,2015-2018年阿里巴巴市值增长近1倍。2015年阿里巴巴入股苏宁易购,弥补了天猫在家电和3C的短板,同时苏宁易购获得天猫平台的一级流量入口,阿里巴巴有了和京东在家电/3C领域对垒的底气。
2017年“618”是京东第一阶段发展的顶峰,京东凭借流量的优势,要求三方商户锁定库存降价促销,三方平台市场销售额增长迅速。2017年京东“618”成交额达到1199亿元,接近上一年度天猫“双十一”销售额,京东的三方平台起势较快。阿里巴巴利用平台的优势,要求本地化的品牌商户及淘品牌2选1,特别是服装品类商户,本地100多家服装品牌退出,京东第三方平台供给侧影响严重。
同时,京东因自营品类扩充,带来了规模不经济,履约费用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下降。流量端因品类退出原因,持续低增长,一直到2019年Q1京东组织架构调整、考核指标聚焦用户体验,流量增速见底,出现反转。
而这次新冠疫情期间,京东凭借自营性物流体系用户环比大涨。可以说是,京东自营体系在疫情期间很好承接了新增用户和订单,实现了二次腾飞。2019-2020年京东的下沉正如火如茶地进行,京喜的下沉用户年度活跃数提升明显。
拼多多刚起步是一个游戏项目,后来和拼好货整合到一起。而事后看,天猫的消费升级另一个后果就是,淘宝的中尾部商户很难获得比较好的流量,商户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拼多多的崛起给予了这些中尾部商家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盈利能力也比较不错。拼多多的崛起,同时具备了关时、地利及人和。
- 4 -三大电商平台运营底层逻辑存在差异
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在消费升级,享受品牌增长的红利,但不争的事实是消费者的贫富差距拉大,消费分级应运而生。而消费分级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者需求产品不同、渠道不同,高低线级消费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建立不同的消费者心智。
微信的用户下沉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彻底的,微信的无门槛支付解决了低线级市场货币流通的问题,微信是流量下沉的重要抓手。2013年,微信封锁了淘宝链接,为拼多多在另一个维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流量土壤。
- 5 -不同维度品牌在不同平台盈利不同
拼多多是单品运营思维,没有购物车。和阿里巴巴/京东等传统老牌电商平台的购物车对比,拼多多对单个SKU的销售评价运营更加精细化。单品爆款建立在用户的选择上,算法给予了拼多多在商品推荐上更偏向于低价策略;而这些低价并不是干预,而是用户点击购买浏览的结果。不同维度品牌盈利不同。我们近期调研了众多的平台品牌和商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等及以上品牌在阿里巴巴及京东的整体盈利能力高于拼多多,腰部及以下品牌在拼多多的盈利能力高于阿里巴巴及京东,如农产品、纸巾等等。
- 6 -组织架构、护城河及平台属性判断
1)组织架构的差异点
2)护城河及未来平台属性判断
- 8 -直播电商对三大平台的意义
京东的发展更多是辅助以物流体验的提升。而下沉市场来说,因为本身商品偏向于品牌下沉市场的用户在消费力方面达不到品牌消费的能力,所以通过主站的下沉不是合理选择。若降低品牌调性,将会流失一、二线市场的消费者。说到直播电商,我们认为其是视频相对图文展示方式的升级,视频更能够和用户建立交互。淘宝直播引领了整个直播电商行业,通过供应链能力及流量能力,培养了如李佳琪和薇娅等的直播达人,将商品流量转化为红人流量,众多品牌也因为直播受益,如完美日记等。
淘宝直播的核心优势来自于品牌的供应链优势。产品足够丰富时,通过打造几个红人,引领商家直播,大比例分成激励红人直播。但如果看佣金费用率,其实是削弱了天猫的品牌广告盈利能力。所以我们判断,阿里的资源及流量将更多地转向商家直播,毕竟淘宝直播已经足够引起行业的注意。
- 9 -对未来零售电商平台的思考和判断
3)阿里巴巴
期待未来三家电商平台能够降低生产消费中的无效信息成本,实现生产和需求的打通,为更多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创造幸福感和更加美好的生活。
报告正文:
- 1 -复盘三大平台崛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