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中,我们一般认为主要的工作包括:货物验收入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备货拣选、出库发货等。而安排这些工序的位置,决定了一件货物在仓库的运动路线。这就是所谓的仓库物流动线。
仓储动线设计,是整个仓储物流中心运行的基础。合理的动线设计才能让仓储系统运转得更加有效。
仓库区域动线优化的原则有两点:一是不迂回,防止无效搬运;二是不交叉,避免动线冲突,搬运不安全。
动线最佳化,即一般通过行走距离最小原则来进行精确计算;但是,由于方法复杂而且缺乏准确、充分的数据,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根据货物整体的进出货特性,选择合适的动线模式。
现代仓库从运输周转、贮存方式和建筑设施上,都重视通道的合理布置、货物的分布方式和堆积的最大高度,并配置经济有效的机械化、自动化存取设施,以提高贮存能力和工作效率。
仓库常见的物流动线分为以下4种:
-
U型动线
-
I型动线
-
L型动线
-
S型动线
U 型动线
U 型动线描述:仓库的一侧有相邻的两个发货和收货月台。
U 型动线特点:
-
码头资源的最佳运用;
-
适合越库作业的进行;
-
使用同一通道供车辆出入;
-
易于控制和安全防范;
-
可以在建筑物三个方向进行空间扩张。

U型动线的设计概念,主要来自高速公路的循环运输线,该类型物流中心的出、入货台会集中于同一边。
各功能区的运作范围经常重迭,交叉点也比较多,导致运作效率降低。另外,由于进出物流中心的货物在同一个货台上进行收发,容易造成混淆,特别是繁忙时段及处理类似货物的情况下。
对此,解决的方法可以是,组建不同操作人员小组,分别负责货物出、入物流中心。但这样一来,由于货物出入物流中心的繁忙时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极可能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由于U型物流中心的出、入货台集中同一边,因此只需在物流中心其中一边预留货车停泊及装卸货车道;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利用物流中心外围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货台管理,减少货台监管人员数目。
I 型动线
I 型动线描述:出货和收货区域在仓库的不同方向。
I 型动线特点:
-
可以应对进出货高峰同时发生的情况;
-
常用于接收相邻加工厂的货物,或用不同类型的车辆来出货和发货。
I型物流中心拥有独立的出、入货台,分别分布于物流中心的两旁,直入直出。由于I型物流中心的运作流向是呈直线型的,各运作动线平行性进行,因此无论是人流或是物流,相互的碰撞交叉点相对来说是最少的,可降低操作人员和物流搬运车相撞的可能性。
而I型物流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出、入货台相距甚远,增加了货物的整体运输路线,效率相对低一些;但是由于直线型的流程较为简单,操作人员比较容易适应,可以弥补该方面的不足。
此外,由于出、入货台分布于物流中心的两旁,需最少两队保安小组负责两个货台的监管,增加了人员投入及运作成本。
I型物流特别适合一些快速流转的货物,进行集装箱或是货物转运业务。
L型动线
L型动线描述:需要处理快速货物的仓库通常采用L型动线,L型动线把货物出入仓库的途径缩至最短。
L型动线特点:
-
可以应对进出货高峰同时发生的情况;
-
适合越库作业的进行;
-
可同时处理“快流”及“慢流”的货物。

需要快速处理货物的仓库,通常会采用L型动线设计,把货物出入物流中心的途径缩至最短,货物流向呈L型。L型与I型有些类似,同样拥有两个独立货台、较少碰撞交叉点、适合处理快速流转的货物。
L型物流动线的限制之一,就是除了L型流向范围内的货物外,其它功能区的货物的出入效率会相对地降低。因此,采用这种类型的仓库,通常是同时处理“快流”及“慢流”的货物,把“快流”的货物储存于L型流向范围内,把“慢流”的货物储存于L型流向范围外,按货物的搬运频率有效利用物流中心内的各功能区。
S型动线
S型动线描述:需要经过多步骤处理的货品,一般采取此种动线。
S型动线特点:
-
可以满足多种流通加工等处理工序的需要,且在宽度不足的仓库中作业;
-
可与I型动线结合在一起使用。
物流动线听起来很高深,其实就是确定货物的摆放位置,让货物在仓库的“行走”路径尽可能地短、尽可能地直接,不重复运动。而这要根据具体仓库的结构、货物的种类来设计,因此没有固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