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配玩家争先上市,却持续亏损
1.1 四大即配战线,三条连年亏损
2020年,整个即配市场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四条即配战线,有三条连年亏损。
其中,作为跑腿代办的代表顺丰同城,虽然在6年内完成了从一个“顺丰部门”到“准上市企业”、从“营收5000万元”到“营收48.4亿元”的质的飞跃,但2020年净亏损达到了7.6亿元;同时,2021年Q1仍未止血,净亏损达2.1亿元。
不止跑腿代办类亏损,主打同城零售的达达快送,以及主打生鲜宅配的叮咚买菜,二者亏损状态更为严重。达达快送2020年营收34.4亿元,净亏损12.7亿元;叮咚买菜2020年营收113.4亿元,净亏损31.8亿元。
即配市场唯一盈利的战线是外卖餐饮,主要得益于市场的高度集中。2020年,美团外卖订单量突破100亿单,达到 101.47亿单;外卖营收662.7亿元,经营利润28.3亿元。
即配市场历经5年的资本战火后,各条战线留下来的即配企业都开始修炼内功。
1.2 顺丰同城IPO获批,即配之风余温尚在
今年10月,顺丰同城赴港IPO获中国证监会批复,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顺丰同城虽然被打上了“独立第三方第一股”的标签,但是相比于已经上市的达达集团、美团(外卖)、叮咚买菜等,其“独立第三方”的特殊意义是否能转化为市场优势还尚未可知。
除了顺丰同城外,紧随其后的即配企业如闪送、多点、蜂鸟即配也在努力上市中。即配玩家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依然存在。
美团配送、达达快送、顺丰同城、叮咚买菜
四种即配类型分析
即时配送起源于餐饮外卖。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即时配送已发展了多种不同场景下的配送方式,同时即时配送已成为近场电商配送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 即配四大类型对比
根据上游客户和订单场景的不同,即时配送可以分为4种类型:餐饮外卖、同城零售、生鲜宅配、跑腿代办。
1)餐饮外卖:美团配送、蜂鸟即配
2009年饿了么正式上线,带动了整个餐饮外卖的发展。尽管随着其他品类的订单量不断增多,餐饮外卖订单量占比不断降低;但餐饮外卖仍是即时配送中订单量占比最大的一个分类。2020年餐饮外卖的订单约171亿单,占即时配送的总订单量210亿单的81.5%。
餐饮外卖拥有高频率、高时效性的特点,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采用拼单的模式可以降低单票配送成本,提高区域内订单配送效率。餐饮外卖即配市场已经形成美团配送+蜂鸟即配“双寡头”市场,两者合计占比接近98%。
餐饮外卖的运力组成方式也分为两类:众包和专送两种形式。众包主要以社会闲散运力为主,运力资源池相对更加丰富;而专送则以加盟商管理为主,平台管理相对更加简单,不需要直接对接骑手。骑手配送范围一般在3-5公里,配送时效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
线上消费模式的转变,为本地餐饮外卖服务创造了持续增加的订单需求。线下消费增长的乏力,也促使更多餐饮服务商家开始积极探索线上业务。同时,近年来,消费者对于热销饮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给餐饮外卖即时配送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2)同城零售:达达快送、多点、快先森
以京东到家、多点、大润发优鲜等为代表的同城零售即时平台,搭建了1小时送货到家”的即时配送网络,使得消费者可以体验到足不出户线上逛超市。同城零售即时平台的客户主由最开始的沃尔玛、物美、大润发等大型商超,也慢慢发展了像生鲜农贸市场、24小时药店等客户群体。
同城零售的订单往往以商圈为单位分配给骑手派送,由于配送距离相比餐饮外卖更长,所以配送时间也相对更长,在1个小时左右。而全城配的商超则借助第三方快递公司,当天订货,第二天才能派送到。
随着消费者对于优质、便捷、高时效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商超便利、生鲜果蔬等同城零售也将大幅增长。
3)生鲜宅配:叮咚买菜、每日优鲜、朴朴、美团买菜
随着C端的餐饮消费需求升级,生鲜电商也在逐渐发展。2012年被称为“生鲜电商元年”,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等积极探索生鲜电商B2C模式,生鲜电商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
此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也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成立。他们不同于其他2C生鲜电商使用快递模式,而是采用前置仓模式,在末端消费者周边3公里左右范围设立前置仓,通过骑手进行“末端最后一公里”配送。
前置仓生鲜宅配时效相比于其他生鲜电商更快,生鲜品质也相对更高,消费者体验也相对更好。
4)跑腿代办: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
跑腿代办主要为同城即时速递行业一对一的急送平台,为C端消费者提供代买、代送、代取、代办等服务。主要玩家以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为代表。
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明确闪送员从取件到送达全程一次只服务一个客户,点对点送达,所以服务的时效更快、确定性更高、安全性更好,也能够为客户不同类型的递送提供各种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每个玩家也并不是只专注于同一个场景。如达达快送不仅仅服务于京东到家同城零售平台,也做跑腿代办、京东快递末端派送的服务;顺丰同城也不仅仅做跑腿代办的业务,也参与餐饮外卖、同城零售以及顺丰快递的派件等。虽然品牌的主要服务场景不同,但各类型都有参与。
2.2 不同类型的订单量对比
在主要的即配玩家中,美团配送、蜂鸟、达达、顺丰同城等服务场景都比较多元,包括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跑腿代办等。2020年,美团配送的日均订单量高达2770万单,一骑绝尘,是第二名蜂鸟+点我达的6倍以上。
可以看到,即时配送仍以餐饮外卖的订单为主,同城零售的订单第二;而跑腿代办的客户群体主要C端消费者,虽然消费群体更广,但临时性和不确定性需求更大,整体订单量最少。单量最多的闪送也仅有27万单/天,还不到美团配送的十分之一
即时配送有没有规模效应?
3.1 单票成本对比:叮咚买菜>顺丰同城>达达快送>美团
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有规模效应。许多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下降的空间可能非常有限,甚至会导致成本的提升,造成规模不经济。
从单票成本上看,2020年即配企业中,单票成本最低的是达达快送,为4.3元/单;其后是美团外卖的4.8元/单,顺丰同城的6.6元/单,以及叮咚买菜的12.7元/单。导致企业间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模式的差异与骑手配送效率的差异这两个方面。
3.2 前置仓模式导致叮咚买菜单票成本过高
从单票成本上看,叮咚买菜的单票配送成本最高,达到12.7元/每单,远超同行企业。这2倍的成本差异主要来自于前置仓的支出。
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是自营的,从仓的选址、租赁、改造、设备、人工、管理都由自己完成。所以,叮咚买菜的履约成本=“送”的成本+“仓”的成本。“仓”一端的成本支出高与仓内人工效率有限,是导致单票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
3.3 规模效应对骑手效率的提升有限
抛开叮咚买菜的“前置仓+配”的模式,顺丰同城、达达快送、美团外卖的运营模式十分相似,配送成本均来自于骑手的工资支出。所以,骑手的配送效率直接决定了单票配送成本的高低。
1)订单量与跑腿业务导致顺丰同城骑手成本上升
从2020年的订单量上看,美团外卖>达达快送>顺丰同城,但订单量不完全决定成本。
三家企业中,顺丰同城的订单量相对最低,但单量少并不是顺丰单票成本高出同行近2元的主要原因。目前,顺丰同城业务以跑腿的B2C、C2C业务为主,这类一对一单点专配的跑腿模式,要求骑手一次订单过程只能配送一个客户。这在一定程度牺牲了骑手的配送效率,导致单票成本高。
2)规模效应对美团骑手效率的提升到达天花板
2020年美团外卖的订单量达到101亿单,远高于达达快送的11亿单。但是配送成本上,达达单票配送成本为4.6元,比美团外卖还低0.2元。
配送端的成本往往由订单密度决定,但是,骑手在一定的时效要求下,并不可能无限制地接单;而且单车承接货物的量也十分有限。所以,未来随着订单量的提升,美团骑手的效率将逐渐走向天花板。如果想要降本,可能要从拉长时效与承接量方向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