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一个十年的互联网变革,2021 年物流行业迎来一个收获的年份。这一年,各个细分领域开始跑出“第一股”,并且每一次的 IPO 都在细分市场掀起了一波高潮。
2021年,细分领域跑出来了“数字货运第一股”满帮、“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港股快运第一股”安能、“即时物流第一股”顺丰同城等等。除此之外,网络货运、同城货运、人工智能等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也纷纷相继递交招股书,冲击“第一股”。
可以说,这是自 2016 年快递企业扎推上市之后,物流行业中又一个集中收获的年份。但从“第一股”们自上市以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好年份并不意味着好年景。上市不足一年,“第一股”们集体被杀估值,“首日破发”、“市值腰斩”成为普遍状态。
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一股”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对各自细分市场都有着“晴雨表”的作用,尤其影响老二、老三们的心态。这一波杀估值,一定程度上给行业敲响警钟,上市不等于上岸。对于迈上新征程的物流企业而言,要克服哪些惯性?又如何引领市场进入正向增长轨道?
股价腰斩,“第一股”的故事还香吗?
目前来看,“第一股”们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从可衡量的维度来说,都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比如数字货运领域,满帮的用户规模、订单规模都遥遥领先;2020 年快运领域,安能以1025 万吨的货量规模稳坐老大席位……这些企业都属于细分市场的优质资产,一方面引领着行业风向标,另一方面也是打开细分领域天花板的主力军。
“第一股”的这种聚光效应之下,资本在过去多年里,疯狂追捧各种细分领域中的龙头,头部玩家的增长也很疯狂。
典型代表就是在疫情下火起来的生鲜电商,融资规模都是 10 亿元级别起跳。比如叮咚买菜的 D 轮、D+轮融资规模达到 13.6 亿美元,以 其最新收盘价计算,与当前的总市值相当。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 D 轮这样相对早的时间进入叮咚买菜的资本方,到目前也还是套牢状态。
而其他“第一股”们的投资方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
运联智库统计发现,去年细分领域跑出来的“第一股”们,当前市值大多都被腰斩。其中生鲜电商尤其惨烈,每日优鲜上市首日市值 22.7 亿美元,如今只有28.3%;紧随其后的就是“数字货运第一股”满帮、“港股快运第一股”安能,跌幅在 50%以上;即使玩一体化供应链概念的京东物流这样的优质资产,跌幅也高达 41.4%;而仅上市 2 个多月的顺丰同城,跌幅也超过 20%。
(各企业当前市值VS上市首日市值对比)
当初有多疯狂,如今就有多抓狂。但这不是坏事,资本泼来的一盆冷水,使得创业者们从资本驱动下的自嗨中清醒过来,重新审视各自的市场。
实际上,数字货运、生鲜电商、零担快运、即时物流等细分市场中,不乏万亿级规模的市场,比如数字货运和零担快运;也不乏高增长的市场,如生鲜电商。放在整个大的市场规模中来看,跑出来的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过冰山一角,比如国内零担市场 1.5 万亿元的市场规模,CR10不足 5%。
同时,部分细分市场中,头部格局甚至还未稳定,也就是说“第一股”的“第一”还不是绝对领先。
这个时候,“第一股”的故事到底还香不香,取决于企业的“第一”是否绝对领先;商业模式是否稳定跑通;增长是否可持续;高增长是否转化成高壁垒。
刹不住的烧钱惯性
上一个十年中,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少不了资本驱动的影子。“互联网+”概念的扫荡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传统领域此起彼伏。而这种扫荡带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烧钱打市场,速战速决。
O2O 浪潮下跑出来的美团、滴滴等巨头,即使是在今天占据行业垄断地位,也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放到物流行业来看,“第一股”们各自所处的细分领域,玩家基本是普遍亏损。上述的这几个“第一股”中,仅安能是实现盈利的。对于他们而言,虽然成为细分市场中位数不多成功上市的里程碑企业,但依然没有刹住烧钱的惯性。
到目前为止,市场占有率还只是资本的游戏。细分市场的头部玩家之间,过去多年拼的是融资的频率、花钱的速度、市场的占有率;但对于盈利模式的打磨、核心壁垒的构建尚不明显,增收不增利是大家的普遍状态。
这种烧钱惯性在生鲜电商市场尤其明显。根据叮咚买菜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叮咚买菜总营收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与之相伴的是,其净亏损总计达64.29亿元,同比扩大超2倍。亏损规模处于持续扩大态势,获得市场地位的成本逐步增加。
当前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打分”下,这些“第一股”都有着估值焦虑与盈利焦虑。上市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换个角度来看,当前资本环境遇冷的背景下,上市也是企业打开融资渠道的手段。而这种密集上市的程度,某种意义上也是创业者焦虑的一种体现。
而经过这种资本市场重挫的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应对?
回归基本盘,高筑墙、广积粮
作为上市后的第一年,2022 年对于这些“第一股”们具有一定的节点意义。一方面,行业的老二、老三也在密集谋划 IPO,追赶步伐;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给资本市场释放一个信号,“第一股”的护城河在哪里?
这个时候,企业还需回归基本盘。以快递市场为例,从 2016 年上市之后,中通快递持续扩大领先地位,其背后的支撑是持续的重资产投入、数字驱动下的精细化管理和极致的成本管控等能力。那么,对于如今的“第一股”们,接下来如何走?
目前来看,“第一股”们各自的细分领域,还远没有达到当前快递市场 CR7超 80%的集中度。这也就意味着面对未来,大家有着市场空间与规模领先的优势。
以满帮为例,根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满帮凭借1738 亿元的GTV,成为了数字货运领域的龙头老大,市占率高达64%,规模优势明显;而整个数字货运行业的规模,占整车运输市场的比例仅有7.1%。
安能同样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当前加盟制小票快运市场中,无论是货量规模上,还是盈利能力上,安能都处于领头羊位置,但从整个 1.5 万亿大票零担市场来看,CR10 不足 5%。
也是基于此, 2022 年的开年,安能物流CEO兼总裁秦兴华便给今年定调为“打磨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年轮”,利润、成本、运营成为核心指标。
整体来看,上市只是开始,公开透明的环境下,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放大。对于细分市场而言,“第一股”是风向标,也是探路兵,其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只会更加困难,唯有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才是“功守道”。
此轮杀估值,对企业而言是试金石,同时对资本而言也是捡筹码的好机会。2022 年哪些企业能够回归正常增长轨道,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