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大票零担董事长、快运CEO、券商首席如何回答这个零担行业的集体命题?

大票零担董事长、快运CEO、券商首席如何回答这个零担行业的集体命题? 运联智库
2022-08-08
222
导读:到底是资本没有钱了,还是网络不值钱?

过去几年来,零担市场各细分赛道变化不断。经过上一阶段快速“跑马圈地”的规模竞争,行业逐步进入存量整合时代,上市、大型收并购等事件频发,头部玩家似乎进入到一个分化的节点。

无论是从市场格局来看,还是头部玩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零担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至暗时刻”。万亿市场中跑出来的玩家,资本市场仅仅给出百亿左右的估值。显然,网络被低估了。

因此,2022年7月26日,由运联智库主办的「2022(第十一届)运联峰会」上,我们聚集资本方以及快运、大票零担市场的优秀选手——顺心捷达与聚盟,一起聊了聊:他们如何看市场给出的价格?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意?又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壁垒?

 

以下为现场对话实录:

 

贾艺超:大家好,我是运联的贾艺超。

 

往年我们的对话,头部玩家如安能物流、壹米滴答、百世快运、德邦快递、中通快运等都会聚在这里。但从去年到现在,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些比较大型的并购事件,还有一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但大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似乎都不太好。所以,今天我们把资本和行业里做实体的零担企业叫到一起,看看这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们来解开一下。

 

企业本身有自己的成长逻辑,但有时候,我们也要把视角往资本角度看一看。理解资本是怎么看你的,有助于企业把握方向,这样大家才会进入正向增长循环。

 

接下来,我们逐一做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和企业。

 

运联智库主笔 贾艺超

 

冯启斌:大家好,我叫冯启斌,是中金公司研究部交运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我们主要面向二级市场上市以后的公司,给一些行业和投资的建议。

 

张玉晶:大家好,我是聚盟张玉晶。聚盟主要是整合全国的专线,然后去构建点发全国的能力,更好为制造业、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零担运输服务。

 

吴雨轩:大家好,我叫吴雨轩。顺心捷达是顺丰主投的一家加盟制快运公司,目前在全国大概有92%的覆盖率,年营业额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加盟赛道第一。今年,顺心捷达的结算收入大概能做到50亿元左右。

 

贾艺超:这两年来,有企业陆续走向了资本市场,但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估值可能存在一些差距。

 

中金公司一方面也帮企业做融资,另一方面也做上市辅导,零担行业里也有企业是你们做的。从资本角度去看,它的估值逻辑是怎样的?你们怎么看一、二级市场这种倒挂的现象?到底是资本没有钱了,还是网络不值钱?请冯总回答一下。

 

冯启斌:我们二级市场看企业,有一些评价标准,比如看利润的PE估值,收入的PS估值,资产的PB估值,这里面都有一定方法论和体系。

 

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有一些经济数据的问题、流动性的问题。快运公司上市后,二级市场给的估值不是很高,PS给的都是0.5倍,PE给的只有20倍之内。

 

这件事情拉长到更长的经济周期去看,是很正常的现象,是符合规律的。这个规律之下,大家都有点难受。这个过程有机会,也有风险。我们给行业估值收益时,也会看行业增长性,比如行业发展形势的改善、市场格局的变化。未来看企业能不能赚市场化的钱,到一定阶段之后自然而然会给相应的价值,这是一个过程。

 

中金公司交运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 冯启斌 

 

贾艺超:吴总,现在快运市场迎来密集上市潮,大家都在筹备上市工作。但前面的企业,尤其是类似安能这样的加盟制头部企业的估值,会不会影响你对网络的看法?你焦虑吗?

 

吴雨轩:我们去看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整个快运赛道增速大概是-1.2%,去年我曾经判断,2022年应该是存量市场的竞争,但这种存量竞争是阶段性的存量竞争,肯定不是延续性的存量竞争。

 

从增长的角度来看,我理解快运行业的增长有三个逻辑: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升级、商流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增长。

 

二是边界突破。我们经常用公斤段区分快递、快运、大票,边界突破就是向上向下延展货量范围,但边界突破也需要特定的规模、周期和时间点。

 

三是存量+整合。存量竞争时代要想快速增长,无非就是靠两种方式,一是能吸纳别人的存量;二是能整合别人的存量,吸纳和整合之后也会带来一些增长。

 

面对阶段性的存量竞争,企业开始从规模竞争转型为成本竞争。成本竞争的本质逻辑是为下一个规模竞争风口蓄力。其逻辑背后,是打造价值的弹性空间。当边界临界突破时,你就掌握了下一个增长的风口。

 

本质上来讲,我认为快运应该是阶段性的估值低点。这种阶段性,主要是源于存量竞争、阶段性边界突破不了、现在产业升级等原因,所以估值是偏低的。

 

行业有没有价值,一是看它的护城河。商业模式决定了估值的高低,如果属性太单一,也影响估值。二是看业绩增速。增长性包含了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三是看成长周期。快运行业的发展,我认为还处于裂变整合的阶段。一个企业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会经历萌芽、裂变,到成长、成熟,再到衰退的阶段,有这样的循环周期。

 

物流作为一个社会必需品,这个赛道衰退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裂变、成长、成熟的可能性要按照事物规律来。一般估值最高的阶段,应该是成长到成熟这个阶段,而我们既然还处于裂变阶段,就还没有到达估值高点。

 

你说焦不焦虑,我觉得焦虑肯定是必然的。但焦虑不是因为估值,而是因为要更好地成长,保持有效规模的增长才是关键。

 

顺心捷达CEO 吴雨轩

 

贾艺超:张总这边呢?相对来说,快运模式跑得更成熟一些,整合的集中度也高一点,而大票零担才刚刚开始。我看到聚盟今年也刚拿到一轮融资,去资本市场拿钱时,资本是怎么看待你的生意?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意?钱还好拿吗?

 

张玉晶:我从三个维度看这个事情:

 

第一,当下物流行业处于一个“捡漏”的最佳时机。

 

一方面,市场足够大,而且处于充分洗牌的阶段。另一方面,物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底盘”,它能够承载更多增值的东西,比如智能装备、新能源。

 

第二,未来全国性网络一定会打败区域性网络,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这也要看全国性网络企业能不能经得起诱惑,比如快运想着做快递、大票。实际上,快递、快运、大票是三张完全不同的网络,服务的对象也是完全不一样,整个运营逻辑也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快运做大票时,网络内所有资源不见得能够具备服务大票的能力。

 

第三,票零担和小票零担有本质区别,是80%-85%不能够兼容的两张网。

 

从整个供应链角度来看,从原材料到工厂,工厂成品出来再到经销商,这两端基本上都是大票的菜。这两端运输有两个特性:一是低成本特性。大票零担全国均价也就4毛/公斤,小票零担7-8毛/公斤,快递则要几块钱一公斤。二是个性化特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三方能力很强,即使给同类型企业服务,提供的也是不同的服务。

 

另外,对于大票零担来讲,过去专线公司活得都很好,95%的专线公司都赚钱的。能赚钱,更多是得益于5、6年前制造业每年都呈双位数增幅增长,专线只要努力,能吃苦,就可以赚钱。

 

而今天制造业的增量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存量也开始萎缩。加上,制造业也正经历扁平渠道、下沉渠道的商流变革,反映到专线身上,就是过去的增量市场,现在是存量市场,并且存量还继续萎缩。但制造业还是要过去的价格和个性化的服务,这对于单一的专线企业来讲难度就会非常大。我觉得靠单一的专线企业走下去,几乎不太可能。

 

回到主题上来,我觉得现在是“价值洼地”,物流正经历这样的危机,我个人觉得机会远远大过危险。

 

贾艺超:2018年开始行业内发生了些较大的收并购事件,顺丰收购了新邦,京东收购跨越、德邦,汇森收购壹米,顺心捷达也是通过并购重组进入这个市场。想问下吴总,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式?

 

吴雨轩:如果一个赛道里频繁出现整合,它基本上要具备几个特点:一是赛道已经相对集中;二是新建的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三是产生整合的本因,是意识的转变。

 

过去,我可能基于卡位、占地盘成立新公司,现在大家思考的不是卡位,而是既然进入这个赛道,如何能够更好地突破和发展。

 

因为存量发生变化,新建网络的时间窗口、资本窗口都不同。当你花大量钱建设网络时,别人又通过这段时间聚焦内功、聚焦能力升级,组建自己的护城河,所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先起跑不一定有优势,但能率先在能力建设、基础沉淀上下功夫,肯定会有独特性的优势。

 

顺丰收购新邦,留下来最大的财富是华南的底盘基础和一批人才基础。这相比我们通过新鲜血液去淘汰、去挖掘,形成的文化更单一,更具凝聚力,企业的向心力会更强,成长的速度也会更快。

 

同样的逻辑,京东收购德邦,我认为京东不缺钱,缺的是底盘和管理团队。它看中是德邦的人才、底盘、组织文化和品质基因。

 

聚盟董事长 张玉晶

 

贾艺超:整合的话,还要看对未来增量的判断,可能要去做一些市场的渗透。对于大票市场,聚盟通过客户、服务的界定,做了一些防守动作。那么,顺心有后手吗?

 

吴雨轩:后手肯定是有的。快运要尊重两个逻辑:一是尊重发展阶段,二是尊重人性。尊重发展阶段,就是说你在每个阶段要干这个阶段该干的事。比如,顺心成长的阶段,基本上用政策驱动。下一个阶段,我们要靠成本、服务去驱动。

 

成本和服务驱动的本质,还是一句话,就是为了迎接边界的突破、产业的升级,迎接下一个整合或者是重组的快速增长,我们要为下一个风口蓄力。

 

贾艺超:冯总,您认为当快运市场玩家体积越来越大,他们通过大型并购整合进来之后,会对市场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你们怎么去做判断?

 

冯启斌:并购一般有三类:一是提高某一类能力的并购,比如规模;二是补充非现有能力的并购;三是非善意的并购。

 

这里,我们可以反向来看并购主体想做的事情。中国的快递行业、快运行业未来的发展是比较复杂的。美国和日本是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但中国快递行业涉及“三重进化论”——市场逻辑、电商平台逻辑、监管逻辑。这些逻辑,对于现有投资和企业所在时期做什么事情特别重要。

 

现在面对商流的变化,大家都在想办法提高后端流通效率和客户体验质量,自然而然地他们并购的动机里就属于第二类,即提高非核心能力或者弥补短缺能力。

 

贾艺超:巨头能不能打破估值的天花板呢?

 

冯启斌:如果以单一逻辑评价一个事情,是简单的,因为它是相互促进和对冲的。目前来看,现在整个电商平台和物流的关系还是比较明显的。快运行业因为阶段不一样,我们现在处于高速成长或者经历一些经济影响的变化阶段,企业自身的能力和上游客户谈判的能力、溢价能力是个相对的过程。

 

因此,我还是相对偏乐观,现阶段是快运行业的一个“低谷”。当然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做标准产品和做细分领域的选择上面,对于上游客户溢价能力上,如果具有更多谈判能力,你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贾艺超:另一个问题是关于模式。从资本的角度,你们对行业里不同企业模式的核心壁垒怎么看?加盟制模式也是平台的模式,加盟模式下平台的客户,本质上就是它的加盟商。这种情况下,你们是怎么判断网络的战斗力的?

 

冯启斌:现在的竞争是一个全方位的竞争,是看企业整体能力的。我不评判哪种商业模式能走得出来,因为现在还是发展期,还需要一个过程。

 

每一个商业模式都有自己生存的能力;每种组织结构,只是解决这个行业所遇到的问题。核心就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到底用哪种结构去适应。比如危化品运输,大宗品行业的运输可能要求多式联运比较高。每种组织模式活下来都有活下来的道理,是应对上游客户和行业特点的一种反映。

 

贾艺超:下面问吴总。顺心捷达是加盟制模式,传统的加盟制管理方式是“以罚代管”,那么你们是怎么做政策倾斜的?相互之间怎么制衡?

 

吴雨轩:这还是回归良性增长的问题。一个网络要具备可持续的增长能力,基本上看三个事:

 

一是商业模式合不合适,合不合规,具不具备可持续性。虽然加盟制被验证了能够跑得通,但没有验证如何去突破。我们在大的加盟制逻辑下,不断修正小的商业模式。比如说“以罚代管”,其实顺心对于盟商罚款是这个行业的1/2。为什么我们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呢,更多走的还是生意的路线,尊重人性的路线。

 

平台和加盟商本身是一种合伙关系。平台当然需要手段去管控加盟商,加盟商会和平台之间产生博弈,这种博弈其实就是在研究人性,研究生意。所以,我们在这种大逻辑下去调试小的逻辑。

 

比如我们现在做的“共享客服”,就是解放加盟商。未来,加盟顺心只需要具备一个能力,揽货能力。现在的加盟商,一个客服服务一个门店;公司的共享客服,一个客服服务6家门店,能很大程度上摊销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规则成本、罚款成本。

 

我们是基于这种加盟制基础,不断去迭代小的逻辑。小的逻辑迭代完了之后,就慢慢从加盟制升级到平台制,未来就不是2万个门店,可能是3万个、5万个门店。

 

二是竞争策略要尊重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加盟商的诉求都不一样。刚起网的公司,大家是抱着有没有利可图的态度,这就是政策驱动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验证底盘的能力,我理解是规划驱动。打造底盘逻辑就是打造产品,因为平台制本身卖的就是底盘,也是间接打造产品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再蓄力阶段,成本、服务就是为了溢价。

 

三是组织能力。我们讲模式,讲策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组织能力上去,组织能力是实现这种模式策略的根本。

 

顺心坚持一个用人原则,就是实力大于名气、事实大于人情、潜力大于现有能力。我们要把合适的人请上车,而不是把有名气的人请上车。阶段性的人才定位很关键。

 

贾艺超:顺丰体系内有一张直营网络,又做了一张加盟网络,它可能会有产品的界定,产品和产品之间总有模糊地带。你们会不会出现左手打右手的现象?

 

吴雨轩:首先看顺心捷达存在的价值和定位。它存在的价值和定位有两个:战略补位、赛道延伸。

 

先明白两个大的逻辑和方向之后,再去看小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左手打右手,抢客户等现象。这里就是客户对产品价值的选择问题。今天如果他不选择顺心捷达,那他可能会选择中通、安能。当客户选择发生变化,背后的本质逻辑取决于价值,而不是模式。

 

贾艺超:我们看到,大票零担市场这两年好像走走停停的。张总,你觉得这两年大票整体节奏会不会有些变化?因为这两年疫情对专线的生存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张玉晶:大票零担服务的是三方,再上游是制造业。整个赛道相对来讲,竞争一直都是激烈的,尤其是站在三方角度来看,每年要去参加投标,年年通过低价获得业务,这也倒逼着专线价格一路下行。

 

对于全国的专线来讲,一条线的服务能力、成本能力可能会很强,没有人能替代。但市场上专线又太多,蛋糕越来越少,所以每个人都吃不饱。尤其今年疫情下来之后,我在全国走了很多城市,基本上还没有碰到赚钱的专线,大家坐下来聊都是今年上半年业务下滑了多少,亏了多少钱。

 

我们内部一直在讲,聚盟做的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难,不是难在运营落地上,而是老板们愿不愿意放下老板的身段来拥抱变化,拥抱平台。因为只有拥抱了平台,它才有可能实现数字化转型。

 

现在货主的痛点在于,他们把货交给专线,整个链路是看不见的。过去专线本身有系统,但我们把它叫数据孤岛,仅针对单一的企业解决了信息化问题,而无法和上下游打通。这对整体的管理、精细化运营,起不到太大作用。

 

实际上,大票网络整合最难的,是专线的自我革命力度不够。我和一些专线老板们讲,何必都把过去赚到的钱一年年回吐?一些专线老板有很多房子,今年做下来亏了一套房子,明年做下来又亏了一套房子,其实是没有价值的,还不如快速去求变。

 

贾艺超:最后一个问题,这两年疫情环境对网络的冲击比较大,价格战有所缓解。疫情恢复之后,价格战对快运市场格局影响有多大?

 

冯启斌:只要有市场,就有价格战。短期看,价格战是一个内卷的行为,中长期则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能够形成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所开出的服务价格。我们觉得,不要把它想成一个特别大的压力,要正视它的存在。你跟别人是不是同质化竞争,是核心问题。

 

贾艺超:补充一点,几张加盟制的快运网中你更看好谁,更看好哪种能力?

 

冯启斌:目前来看,能产生新的非同质化竞争,而做出的产品分层和客户满意度,这种商业模式我是比较看好。

 

贾艺超:过去大家讲价格战是基于原始规模的积累,有了原始规模之后才会去寻找规模效应的优化空间。吴总,你觉得,多大规模才是一个阶段性里程碑?另外,我看到现阶段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对标ODFL了,你们在学什么?

 

吴雨轩:分两个阶段来看。

 

一是盈利阶段。快运赛道日均货量达到2万吨+左右,货品结构是良性的,那么就基本就具备盈利的能力。

 

二是边界突破阶段,未来还是要看增长。增长无非就是三个点:产业升级、边界突破、整合+存量。整合+存量取决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边界突破取决于转运模式和转运逻辑。

 

如果想要更大的突破,只能在自我造血基础上不断叠加规模,这个规模到7、8万吨之后,点线拉直上才会在下一个阶段更具竞争力。

 

回应价格战的问题。我认为在快运这个赛道,尤其是去年,已经不太具备持续价格战的能力,应该说是“消耗战”,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持续参与到价格战里,大家还是在聚焦能力升级。

 

回到学习ODFL,到底学习什么。行业上升期,一定是把规模放在第一位,我们基本聚焦规模增长;行业放缓期,一定聚焦能力升级。ODFL是在每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做了更合适的事情,我们更多学习这种能力,学习怎么通过服务的升级,通过底盘的升级带来溢价,从而带来利润的变现。

 

ODFL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阶段发展上定位要准。还是回归我们做平台的本源上,从服务的逻辑、成本的逻辑去驱动增长,而不是靠资本逻辑驱动增长,这才是下一个增长的风口所在。

 

 

贾艺超:张总,大票网有没有对标的对象,快运网络和大票零担网络,谁对你的威胁最大?

 

张玉晶:快运和大票各自服务的领域不同,小票网的盈利能力取决于货量。同样,两家快运企业,大家货量都在3万吨一天,看谁家盈利能力强,就是看单票平均重量;票均重越小,盈利能力越强。

 

第二个维度,快运在运营的各个节点当中,尤其是分拨中心节点,讲究的是快进快出,研究的是平均单平米每天分拨量;每平米分拨量越大,效率越高,场地成本越低。

 

但大票不是这样的逻辑,大票装一个车需要10个小时,一定要做重货和抛货的有效组合,才有可能获得收益。

 

我个人觉得,未来这两张网不会兼容。当然,巨无霸企业一定手头上有三张网:快递网、快运网、大票网。这是我的理解。

 

贾艺超:大票网有没有对标的对象?

 

张玉晶:聚盟、三志包括德坤做得都不一样。我们还是想通过快速成网,来更好地帮助专线提升揽货能力。现在聚盟全国有220个园区,我们每个园区都在构建一种能力,就是点发全国的能力。反过来讲,我们点发全国的城市面对上游货主的时候,综合能力就会比别人强。

 

聚盟一直坚定做一件事情,我们2018年、2019年、2020年,都坚定地整合园区。单一靠业务效率提升来降低成本,其实跟同行是没有太多的差距。未来我们要利用园区这样一个载体,把装备、能源等更好融入体系当中,让专线综合运营成本变得更低。

 

虽然我们是一个科技公司,但我们这几年还是坚定地做传统的事情,我们觉得只有把这些布局完了,技术才能产生价值。

 

单一的专线,面对上游竞争的时候,大家都是PK价格;但你通过平台打一个组合拳,把综合成本大幅度降下来,既能让专线获益,又能让利给上游的三方,这张网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贾艺超:整体聊下来,我们聊了整合、竞争、成本等,大家普遍都认为对这个市场很乐观,短期价格可能不代表网络的真正价值。进入整合的下半场,我们看到大家的竞争策略变得更精细化,我们未来还是很美好的。

 

 

今天对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0
0
运联智库
热爱物流的人每天都在看!运联旗下媒体平台,关注物流业,关怀物流人,提供市场动态、案例分析、趋势研判、社群链接。十一年来,运联始终聚焦物流行业,助力企业成长、传播行业价值、推动产业变革,深刻影响了物流行业发展。让世界重新看见物流!
内容 6981
粉丝 5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运联智库 热爱物流的人每天都在看!运联旗下媒体平台,关注物流业,关怀物流人,提供市场动态、案例分析、趋势研判、社群链接。十一年来,运联始终聚焦物流行业,助力企业成长、传播行业价值、推动产业变革,深刻影响了物流行业发展。让世界重新看见物流!
总阅读1715.4k
粉丝5
内容7.0k
刷新
查看更多
加入社群
活动推荐 查看更多
加入卖家交流群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