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业务超市:一个案例讲透“折扣店”折扣店的便宜怎么做到的?消费者眼中,折扣店就是“卖得便宜”。但从经营者角度,要实现低价,方式方法很多。要么,是临期和尾货清仓,业内俗称软折扣,货源不稳定,消费者主打一个“捡漏”,或者零售商一时的促销,像电商的“百亿补贴”;要么,则基于一种新的运营机制,重构供应链,打造垂直供应链、降低物流仓储损耗、提高人效、发展自有品牌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为商品提供降价空间。真正的“折扣”店,低价与品质一个都不能少,有自己的经营逻辑,运营难度呈几何级放大。本质上,是零售商持续进化供应链和运营,提供更高质低价的商品。持续稳定输出,把“好货卖便宜”的零售商,才是真正的折扣业态。像国内一、二线城市比较多的山姆会员商店和Costco的仓储会员店模式,通过会员费筛选中产会员,精简商品数量,发展自有品牌,实现规模化效应和去品牌溢价,使得商品更便宜。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折扣店背后,是整个供应链的逻辑。“这个在日本叫六次产业,例如公司要做折扣店,必须有第一产业,必须有种植业,第二产业有加工业,第三产业有自己的整个渠道,这个时候才能够加起来,一二三产业加在一起叫六次产业,也就是说它必须要具备全产业链,才能够把自己整个的产品能够控制住,进而真正做到折扣。”日本近年增速最快的零售企业之一 ——连锁超市“业务超市”就是这样一家集齐“六次产业”超能力的选手。在「零售氪星球」看来,其发展模式,可以鲜明展示出,从业务超市的发展中,能看到世界一流折扣店模式的先进性特征、运营逻辑,以及,为什么这么受市场欢迎。2022年,业务超市以205亿人民币的年收入创造10.5亿人民币净利润,净利率5.12%。与之对比,日本知名折扣连锁店唐吉柯德的净利率为3.4%,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2023的最新数据为2.23%。业务超市的商品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low price but unique”(便宜又独特),商品价差比起一般超市可达到40%-50%。要维持每日低价还要利润高且不牺牲品质,业务超市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建立了超级高效的低成本运作体系。选品上,业务超市总SKU数控制在5500个左右,聚焦常温、冷冻等保质期较长的食品,降低损耗;再搭配组合丰富的高毛利进口食品,制造新鲜、多样的购物体验。加工生产环节,业务超市通过自建或并购,在日本与海外,搭建自有原料生产与加工供应链。例如,业务超市在埃及红海沿岸与柬埔寨有种植基地,在日本国内有25家自有工厂,与海外合作350家工厂。业务超市的进口商品,越过经销商,直接自行海外直采。这些布局全球,庞大且高度自有化的供应链体系,使业务超市能长期稳定地输出质量有保证且低价商品,覆盖了约340种自有品牌商品与1500种海外商品。门店运营上,业务超市完全排除浪费、损耗、低效的低成本操作,高度开发运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减少人工,简易快捷陈设,朴素包装,大批量采购大包装出售......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在业务超市售卖装在牛奶盒里的羊羹与装在豆腐盒里的芝士蛋糕。因为,业务超市要用同样生产线生产不同产品,以节省成本并提高设备使用率。目前,业务超市在日本拥有1000多家店铺。这些长期贯彻的坚定经营思路,为业务超市积累了大批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据说,业务超市一旦在哪里开新店,周边餐饮店就会根据其商品调整菜单。几个月后,这家业务超市的餐饮店客户就会稳步增加。不论是像日本业务超市和德国奥乐齐Aldi这样的连锁折扣店,还是开市客Costco与山姆这样的会员折扣店,本质上,都是以高质低价商品收获人心,核心实现路径是深度参与全产业链,拥有很强主控力。这也能看出,宣布全面折扣化的盒马,为什么要彻底改革采销体系,建立新零供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差异化商品和实现规模化带来的优质低价能力,成为让消费者“喜闻乐见”,买东西省钱又放心,不当大冤种的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