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原材料需要转化为消费品,但产地、加工地和销区往往不一致,且生产和消费的时间也往往不一致,形式、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给在其中调和矛盾的组织者创造了价值空间。
这便形成了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基本盈利模型。
自2018年,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规模(大宗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大宗商品进口额)稳定在40~50万亿元左右。但中国大宗供应链CR4(物产中大、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合计供应链板块营收规模则快速提升,由2018年的9000亿元左右,增长至2022年的2.3万亿元。
对应的中国大宗供应链CR4市场占有率,由2018年的2.19%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4.18%。
近两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叠加部分产业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大宗供应链企业经营难度上升。国内头部大宗供应链企业依靠资源、服务和风控优势,积极拓展渠道网络,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加速规模扩张。头部效应凸显,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这其中,厦门象屿作为国内“四大”大宗供应链企业头部企业之一,其商业模式、业务结构具备行业代表性。
厦门象屿主要从事大宗供应链服务,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客户,为其提供大宗原辅材料采购供应、产成品分销、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等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
2023年度,厦门象屿实现营业收入4590亿元,同比下降14.70%;归母净利润15.74亿元,同比下降40.31%。大宗商品物流业务方面,2023年厦门象屿实现该板块外部业务营收70.85亿元,毛利7.03亿元。
2021-2023年度,厦门象屿的经营体量分别为1.92亿吨、1.98亿吨、2.25亿吨,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21%、1.24%、1.36%。
1)大宗商品组合
其目前主要经营金属矿产、农产品、能源化工、新能源等大宗商品,涵盖“黑色金属、铝、不锈钢、新能源、煤炭、油品、谷物原粮”七大核心品类。结合行业周期变化,象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及模式横向复制,不断丰富和优化商品组合,在重要细分品类上精耕细作,形成规模优势,锻造大宗商品一揽子组合供应能力。
2)公司业务模式
象屿将“单点服务”升级为“综合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从单一环节服务,升级为原材料采购、产成品分销、库存管理、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服务;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综合服务”,建立起具有厦门象屿特色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在全产业链形成服务优势后,顺势切入有赋能价值的生产制造环节,形成“供应链服务+生产制造”的产业链运营模式,提高综合收益水平,缓冲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数智化时代,象屿基于业务场景累积的大量服务案例和经验数据,高效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进行商品遴选和服务匹配,叠加“物贸联动”优势,开展区域仓和物流整合,定制输出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3)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
象屿目前在境内已成立10家平台公司,业务触达34个省级行政区,核心业务区域由沿海逐步向内陆延伸,重点挖掘中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需求。
近年来,象屿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战略布局方向开拓国际市场,在新加坡、美国、越南、印尼等均设有平台公司,合作客商遍及100余个国家。
象屿目前拥有三大物流运营主体(象屿速传、象道物流、象屿农产),构建了以“公、铁、水、仓”为核心、链接海内外市场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包括铁路运输网络、公路运输网络、水路运输网络、仓储集群,以及链接海外市场的国际租船、国际班列等物流通道。
其中,仓储集群方面,象屿拥有7大粮食收购平台,自有仓容约1300万吨,配备9条铁路专用线;52个自有及包租管理仓库,面积逾160万平方米;堆场8个,面积逾50万平方米;期货交割库17个,库容约100万吨。
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是象屿服务制造业企业客户的核心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其实现货权管控以及业务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基础。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运联研究院《大宗物流发展研究报告》、厦门象屿2023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