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平台涨价潮
价格调整与消费压力
上周,美国主要电商平台如亚马逊、Temu和希音等因"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自4月25日起实施价格调整。
据SmartScout数据监测,自4月9日以来,亚马逊平台近1000种商品价格上涨,平均涨幅接近30%。例如,一款热销充电宝从110美元涨至135美元,涨幅超20%;希音一款泳装价格更是在24小时内从4.39美元飙升至8.39美元,涨幅达91%。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分析显示,受关税政策影响,未来一年美国服装价格可能上涨65%,鞋类价格涨幅或达87%,T恤、内衣等基础款服装受影响最严重,而这些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低收入家庭。

商家为应对成本压力调整定价策略。美国护肤品企业Pure Daily Care透露,某款产品制造成本从10美元升至25美元,因此采取渐进式涨价并减少促销活动以维持利润空间。
美联社民调显示,77%的美国民众预计物价将“大幅或有所上涨”,52%的受访者反对当前关税政策,约60%对未来生活成本表示“极度担忧”,这一比例较年初显著上升。
分析人士指出,若贸易政策持续,可能进一步推高美国通胀水平,部分企业已暂缓补货计划持观望态度,普通消费者则需面对商品“一夜涨价”的现实,这无疑对美国消费者信心造成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