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清明节花10元钱,我用AI复活了奶奶”

“清明节花10元钱,我用AI复活了奶奶” 零态LT
2024-10-01
259
导读:这个清明节,AI立起新墓碑
作者|李又青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想象一下,如果能和在另一个世界的已逝亲人打起视频电话,是怎样的情景?
 
清明时节祭祀烧纸时,人们往往会在坟前与逝去的亲人说上几句话,希望燃尽的碎片能把生者的思念带到另一个世界。然而,随着AI技术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的沟通。
 
人间万事,因利而起,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AI“复活”逝者的视频应运而生。
 
张国荣、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的二次生成视频冲上新闻头条,无数人在发布者的视频下询问起视频制作的方法和收费价格。更有从业者表示,AI复活视频是“未来会有万亿市场”的新赛道。
 
这种被称为“AI复活”的现象,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掀起了一场关于生命、记忆和商业利益的思考与争议。
 
然而,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视频再生是否能被称为生命的延续?AI“复活”逝者,到底在“招魂”还是招财?
 
 
AI立起电子墓碑
 
AI“复活”逝者的视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网络上新形态的电子墓碑。
 
所谓“复活”,是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将逝者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输入AI算法模型,让数字模型学习逝者的语言习惯和家庭背景,从而模拟生成一个数字形象,被训练过的AI再以规定的语气与生者进行对话。
 
早期走进国内大众视野的AI“复活“亲人的视频来自B站UP主吴伍六,他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用AI创造的已去世的奶奶。视频中,吴伍六利用已有的电话录音生成语音包,并让ChatGPT学习奶奶的语言习惯,由此合成的数字人模型,吴伍六称之为“数字生命”。这位说着方言的数字人奶奶与生者进行语音对话的视频一经发出,便获得了近百万的播放量。
 
“泪目了”、“哭了,我也很想我奶奶”、“还是珍惜眼前人吧”。网友的意见迅速在弹幕和评论区分成了两派,一方期待AI的未来发展,能借助数字人填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一方则口诛笔伐,愤然指责滥用科技违背了自然伦理,认为如果被做成AI成为每一个人死后无法避免的命运,反而是一种悲剧。
 
 
不管舆论赞成与否,走上“复活”亲人之路的人显然已经不在少数。小吴也是一位在电商平台下单复活视频的买家,他告诉零态LT(ID:LingTai_LT),她选择的店铺收费价格分为不说话和说话两种类型,不说话动起来是50元,一共13秒,如果是说话,1秒要付10元,可以自己提供配音,也可以让商家用普通话进行配音。
 
清明之际,小吴下单视频是为了给外婆看。视频里逝去的外公说:“我在这边过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小吴说,当自己拿着过世外公的照片给外婆看的时候,其实外婆也明白这是假的。只不过,再看到怀念的人能够再眨一下眼睛,说上一句话,已经是莫大的安慰。
 
 
思念背后的生意经
情感贩卖的狂潮,一时间之间席卷而来。
 
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的AI“复活”逝者和利用AI进行诈骗运用的技术异曲同工,看似“招魂”,实则招财。
 
售卖AI“复活”服务的商家表示,大部分买家定制的基本是与小吴类似的内容。买方利用这项技术听到来自逝者的现状和祝福,卖家则利用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怀念之情吸引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
 
对商家而言,之所以会选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引人注目的明星视频,表面上是一种过世明星的缅怀行为,实则是一种引流手段,当这些视频在各个平台迅速传播,他们也达到了吸引用户关注的目的,开始迎接源源不断的订单。
 
有了顾客,“赛博糊弄学“似乎也顺理成章地借风开张。
 
承接这批订单的知名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不仅为自称”AI复活师“的从业者们提供了便利的销售渠道,还能够依托于现有平台自身的用户群体和营销资源,包括产品价格的灵活设置、促销活动的借势宣传、便利的支付方式为买家提供服务。于是乎,一种近乎猎奇的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交织。
 
 
不满足于单纯的销售,想发财的商家们还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延伸。教学收徒的新趋势在AI“复活“视频账号的背后蔚然成风。1980元的AI变现项目内含一对一教学和AI工具,学成后接单或介绍顾客返佣金的发展模式,很快就让运营者的”AI变现社群“人数达到了群上限。
 
基于对现有商家的普遍调查,关于人们希望能与逝去亲人一来一回进行问答互动的愿望,目前的电商平台尚且没有一家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商家按照模版当天交付的所谓再次“复活“,实际上并不拥有亲人的思想,甚至不能够还原生动自然的样貌和声音,可以说,市场上“数字人“大多是低质量的一具空壳。
 
一边是没有先进的技术,达不到自然交互的真实感,一边是舆论的指责和平台政策的收紧,想要念好AI“复活“和数字缅怀的生意经,为技术应用找到完善健全的盈利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与伦理
被模糊的边界
这条被追捧者认定拥有无限可能的商业化之路,模糊着生与死的边界,也在模糊着伦理和法律的边界。AI“复活“技术的发展,面临的是着以温情之名非法牟利的问题。
 
对于“被复活”的逝者家属而言,AI复活系列视频的大量传播如同再次撕开难以愈合的心痂。3月28日,知名歌手李玟的母亲委托律师发布公开声明,要求侵权视频7日内下架。声明中表示,李玟的肖像未经许可被网络用户肆意制作和传播一事给逝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二次伤害。
 
民法典第994条明确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意味着,即使逝者已不在,其面容、声音等特征信息仍受法律保护。因此,如果有取得相关近亲属的同意授权,AI“复活”的生意就涉嫌违法。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时代进行身份盗窃也是AI技术滥用的重大隐患。AI诈骗的案件中,骗子能屡屡得逞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受害者能够通过视频看到熟悉的亲戚朋友的样貌。当个人的生物信息如面部特征、声音等被不法分子利用,伤害的可能不仅是逝者的家人,也可能包括不知真相的群众,例如互联网直播间里换脸后的杨幂、迪丽热巴“亲口“带货的产品已让不少消费者被明星效应坑骗。
 
从伦理层面来看,利用数字化的逝者形象进行商业活动,或者为了一己私欲让亲人说着并非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否违背了逝者生前的意愿?即便随着技术发展,根据逝者生前信息创造的数字人再度诞生,谁又有权再次结束他的生命?如何保障数字人的权利和尊严?这些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即将来到人类面前。
 
和AI数字人聊天,句句说着团圆,又句句提醒着自己已经分别。面对亲人的离去,古语常言,斯人已逝,生者如斯。这也正如吴伍六在视频的置顶评论中对观众说的那句,希望大家还是能珍惜当下,多和身边人说话,因为现实的陪伴永远是最重要,也是最奢侈的。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海外广告投放

海外广告投放

大数自营,全平台投放

零态LT
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单位
内容 755
粉丝 2
咨询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头图

营销推广专区

借助各大平台带来新流量,增强品牌曝光

广告图

Google广告

谷歌一级代理

广告图

Facebook营销

FB核心代理

广告图

TikTok ADS

快速开通高质量账户,支持全球投放

广告图

Bing广告开户

直连Microsoft Ads官方渠道

标签图片 推特广告标签图片 Criteo标签图片 Yandex标签图片 VK广告标签图片 拼趣
零态LT 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单位
总阅读1066.0k
粉丝2
内容755
咨询
关注
加入卖家交流群
  • 平台社群
  • 城市社群
  • 品类社群
  • 推广营销社群
  • 其他跨境社群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