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中美关税战似乎迎来拐点。
4月22日,特朗普罕见公开承认对华关税"过高",暗示税率将大幅下调。这位一贯主张"美国优先"的总统首次在标志性政策上松口,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美国财长贝森特随后在摩根大通活动中表态,中美关税战将"很快降温",进一步佐证了政策转向的可能性。
据《华尔街日报》23日披露,白宫正考虑两套方案。一是将对华关税从145%大幅降至50%-65%;二是推出"分级方案",美方将把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分为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和所谓“对美国国家利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

图源:bitget
美媒称,在“分级方案”里,美方将对前一类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第二类商品的关税税率至少为100%。经特朗普本人证实,新税率将在两三周内公布,"显著下降,但不会清零"。同时,白宫释放信号考虑豁免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这无疑给饱受关税之苦的美国汽车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中国面对这轮"善意攻势"却显得冷静自持。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直接斥责所谓中美谈判或即将达成协议的说法"纯属假消息"。他重申,中方立场始终如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任何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础上。与此同时,据路透社25日独家报道,中国商务部已开始收集可免征关税的美国商品清单,这一动向表明,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应对当前贸易形势的务实举措。

图源:reuters
特朗普态度反转并非无迹可寻。从美国国内视角看,高关税的副作用日益凸显。百事可乐首席财务官Jamie Caulfield 近日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坦言“相对于三个月前的情况,消费者的感觉可能没有那么好”。更棘手的是,对于美国来说,如何替代中国制造这个命题始终如鲠在喉——无论价格还是产能,几乎没有国家能在短期内填补中国留下的巨量空缺。

反观中国,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展现出罕见韧性。"国家队"及时入场稳定了市场信心,民间投资者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这种从容不迫,无形中增强了中方的谈判筹码。
从4月初特朗普高调宣布"关税解放日"至今仅20多天,美方强硬态度已现疲态。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均未取得实质突破,国内民调持续下滑,股市大幅震荡,经济衰退风险挥之不去,均迫使白宫不得不重新考量其关税策略。
然而,即便如美媒所言关税降至50%至65%,这与中方彻底取消单边关税的要求仍相去甚远。而多年累积的互不信任,更是在中美之间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真正达成协议仍面临重重挑战。
尽管如此,双方已开始为可能的谈判预留空间,这无疑是理性回归的积极信号。随着高关税僵局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政策回归务实已成必然。虽然中美贸易摩擦难以在短期内烟消云散,美国也不会完全放弃关税这一谈判筹码,但最激烈的对抗阶段或已过去,双方正在探寻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