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美国站价格调整与行业变局
价格调整引发市场波动
4月25日,Temu美国站对商品价格进行大规模调整。全托管店铺中,客单价低于10美元的商品价格上涨近一倍,例如手机壳从3美元涨至6美元,数据线从5美元飙升至10美元;而客单价在50-100美元的商品如蓝牙耳机和小家电,涨幅达20%-40%。这一变化使部分店铺的日销量骤降60%,中小卖家陷入困境。
此次调价的主因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2025年,美国政府连续两次上调中国商品关税,总税率已达125%,纺织品、电子产品甚至高达245%。此外,5月2日起,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综合成本激增约90%。
商品下架潮的多重原因
4月26日,Temu美国站发生大规模商品下架事件,约60%的全托管商品被强制下架,主要原因为:
- 物流合规危机:平台要求美国站半托管及本对本店铺必须使用平台面单发货,5月2日起全面执行。未对接平台物流系统的卖家将面临流量限制或商品下架。
- 高风险商品管控:由于PGA停止运输敏感商品,相关类目全面下架,如血压计等医疗器械。
- 信息缺失与资质不全:系统扫描发现,约30%的商品缺乏关务属性(如HS编码)或认证文件(如FDA、EPA),导致下架。
Y2模式的潜在问题
Temu推出的“Y2模式”虽允许卖家从中国直发美国,但存在两大缺陷:
- 履约时效不可控:Y2模式要求14天内完成配送,但实际平均时效延至20-25天,部分订单因超时触发罚款。
- 核价体系矛盾:
- 若核价高于半托管,如某台灯核价15美元(半托管12美元),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半托管。
- 若核价低于半托管,如某手机壳核价4美元(半托管6美元),国内直发利润微薄。
卖家应对策略
- 合规整改:申请FDA、EPA认证,切换非敏感类目;完成海外仓系统对接。
- 模式转型:利用半托管模式实现本地化发货;布局多平台分散风险。
- 成本优化:批量海运降低头程成本;使用经济型尾程渠道。
行业未来趋势
跨境电商面临三大趋势:
- 合规化加速:平台加强商品审核,FDA、EPA等认证成标配。
- 本地化竞争:本地仓发货占比提升至70%,配送时效缩短。
- 成本重构:关税、物流、合规成本占比升至40%,供应链优化成关键。
能够快速适应规则并优化供应链的卖家将在变革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