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升级跨境金融服务方案
《行动方案》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
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强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并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其中,《行动方案》明确将优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扩大其全球网络覆盖范围,提升跨境结算效率。
投资分析师林大辉表示,此举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CIPS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12月末已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新政策计划通过引入更多境内外银行及金融基础设施,降低时差和货币转换成本,进一步提升跨境资金流转效率。
林大辉指出,这对进出口企业而言可降低成本,提高投资便利性。《行动方案》提出集聚跨境银团贷款中心和业务试点,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并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便捷的资金跨境融通服务。
中银证券研报提到,“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促使全球跨境支付向区域化转型,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
尽管CIPS覆盖范围迅速扩展,但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仍高达46%,而人民币占比仅为4.3%,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长期挑战。业内人士提醒需警惕地缘政治带来的跨境支付壁垒,同时加快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风险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