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冲突持续升级,时尚行业首当其冲。从新兴初创品牌到老牌时尚企业,无一不在这场风暴中艰难求生。新关税政策的实施,不仅加剧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还取消了免税额度,这让全球物流与销售体系遭受重创。
面对困境,有的品牌果断调整供应链和定价策略,而更多的小型品牌却陷入无计可施的绝境,整个行业都在迷雾中艰难寻找方向,利润空间也被压缩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这本质上是一场经济冷战。”物流平台Swap的首席营销官Juan Pellerano一针见血地指出,“关税问题不仅卷土重来,而且还在不断演变。对于品牌而言,将合规管理和成本控制融入日常运营,已经成为必修课。”
新工具上线
Swap迅速响应,于4月10日推出Clear by Swap Global服务,专门为从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向复杂B2B2C模式转型的品牌排忧解难。Pellerano介绍道:“我们希望把企业级的物流工具,比如关税重新计算和合规管理功能,带给在Shopify等平台运营的中型DTC品牌。”
Swap给出的一项关键策略是重新评估进口商品的申报价值。根据美国贸易法,关税通常以商品申报价值为计税依据。Swap协助客户将关税计算基准调整为批发价或“公平市场价值”,即不同法律实体间的交易价格。
例如,品牌可以将一顶零售价100美元的帽子,以20美元的内部转移价申报,只要这个价格符合市场公允价值且符合海关税务规定,就能大幅降低关税成本。目前,Swap已与Hera、Never Fully Dressed等服装品牌展开合作。
“这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Pellerano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品牌活下去。”这番话对于时尚品牌Rumored的创始人Dacey Trotta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个从地下室起步,拥有泰勒·斯威夫特、布兰妮·斯皮尔斯等明星粉丝的八位数规模品牌,在关税冲击下,原本400%的批发增长戛然而止。“我们不得不取消与主要零售商的订单,暂停所有后续生产计划,现在只求能维持运营。”Trotta无奈地说道。
Rumored长期依赖中国制造商,因为中国工厂不仅起订量低,而且工艺精湛,这对于资金有限的初创品牌来说,是实现稳健扩张的理想选择。然而,随着关税不断攀升,5月2日免税额度的取消,让进口业务变得危机四伏。此前,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可享受免税政策。
“我们不是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在短时间内重构供应链。而且我们和中国的制造商早已成为合作伙伴,多年的合作让我们彼此信任,这绝不是简单的商业交易。”Trotta解释道。
转向美国,成本高昂,难以实现
将生产转移到美国本土,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很多人误以为转向本土生产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个误区。”加利福尼亚配饰和包包品牌Parker Thatch的联合创始人Irene Chen说道。该品牌成立于2001年,截至2024年年收入已达八位数。曾担任Donna Karan产品开发总监的Chen指出:“我们的皮革、拉链、铆钉等所有配件都是进口的,即使在国内生产包包,依然会受到关税影响。”
Parker Thatch超过一半的产品在美国生产,但在零部件层面依然压力巨大。联合创始人Matt Grenby透露:“大家都在恐慌性地囤积原材料,但作为小企业,大量囤货会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品牌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策略,重点囤积秋冬和假日系列所需的黄铜金属扣件。“这就像紧急救援,先储备必要物资,稳定半年局面,然后再重新评估。同时,要对顾客保持透明。”Grenby补充道。
Chen通过Instagram和YouTube与顾客保持日常互动,她发现,坦诚沟通是品牌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我们会详细解释包包的制作工艺、零部件来源,以及价格波动的原因。这种真诚的对话能建立起顾客信任,这是让他们持续购买的关键。”
Swap的数据显示,55%的合作品牌正在重新制定定价策略,有的甚至直接将关税成本以“关税附加费”的形式标注出来。性玩具品牌Dame就曾因在社交媒体上销售特朗普主题假发,抗议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而引发广泛关注。
Descartes的全球贸易情报和行业战略总监Jackson Wood认为,品牌需要将信息透明与创新营销相结合。“首先要做到信息透明。品牌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供应链,明确采购来源、潜在风险,并增强供应链韧性。”
这意味着品牌可以考虑重新选择采购国家、与海关经纪人合作,或者利用自由贸易协议。另一个可行方案是利用外贸区——这些靠近港口的特殊区域,允许进口商品在区内存储或组装,直到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才触发关税。
“对于小型品牌来说,利用外贸区或实施关税优化策略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专业的合规知识、供应链调整能力和贸易经验,而这些正是很多小品牌所缺乏的。但只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无论是货运代理还是经纪人,几天内就能完成相关部署。”Wood解释道。
挪威外套品牌Helly Hansen就是成功案例。自2011年起,该品牌在美国外贸区运营,通过在西雅图港的FTZ-5区域设立运营点,成功推迟或避免了大量商品的关税,其中运往加拿大的商品占其美国进口总量的50%以上。
Wood还建议,品牌可以加入行业协会或组织,了解是否能通过这些平台获得与海关经纪人、货运代理的合作机会。“如果你是某个协会或行业小组的成员,不妨问问是否有合作资源。通过联合或共享资源提升自身影响力,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寻求多方合作共渡难关
这种从单打独斗到战略合作的转变,标志着行业思维的重大突破。“靠一己之力应对全球贸易挑战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寻求多方合作的时候了,无论是货运伙伴、技术平台,还是行业社群。”Wood总结道。
对于那些习惯了即时物流和Shopify灵活运营模式的品牌来说,转向大宗库存和长期规划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转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考虑建立仓库、招聘库存经理。免税额度曾让国际贸易变得简单,而现在一切都变了。”Wood观察到。
即便如此,提前布局的品牌也并非高枕无忧。多元化生产或拥有本土供应链的品牌虽然有一定抗风险能力,但随着大企业纷纷抢占国内资源,小型品牌担心自己会被合作多年的工厂边缘化。“美国制造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很担心像我们这样的小品牌会被挤出局。”Chen表达了她的担忧。
在Rumored,整个团队充满紧迫感和抗争精神。“我们一直稳扎稳打,实现合理增长,雇佣本地员工,保持生产高效。”Trotta说道。作为应对,品牌开始削减开支,暂停新品发布,并积极发声。“关于关税的误读太多了,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其中的门道。在我们开始教育消费者、推动政策变革之前,像我们这样的小品牌永远无法在这场博弈中拥有话语权。”
在Swap,Pellerano向所有品牌发出呼吁:“不要观望,立即行动起来,在供应链中建立灵活应对机制,因为关税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这场关税风暴仍在肆虐,小型时尚品牌的突围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与机遇。
原文链接:https://www.glossy.co/fashion/what-small-fashion-brands-can-do-when-tariffs-hit-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