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转内销: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关税战加剧,国际形势趋紧,外贸企业面临多重挑战。
为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商务部等部门要求物流企业简化通关流程、优化仓储布局等措施,推动外贸商品线上线下进入国内市场。
政策引导下,市场积极响应。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宣布超千亿专项采购计划,申通、运满满等快递物流平台推出极速通道和物流补贴,形成“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电商快递企业掀起扶持浪潮,一场供应链重构下的“内销突围战”正式开启。
千亿资金入场,电商平台及物流平台纷纷行动
京东率先推出2000亿元专项采购计划,凭借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安排专业团队驻点办公,直接采购优质外贸产品,并开设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加速销售。
拼多多启动“千亿扶持”计划,聚焦中小商家降本增效,加大补贴力度以降低运营成本。
申通基于国内快递网络优势,创新推出“极速通道”服务,包含寄递支持、快速响应机制及产销对接平台,并开放员工内购渠道助力销售。
运满满投入2亿元专项扶持计划,针对重点城市的外贸企业提供国内物流运输权益。
盒马开放绿色入驻通道,抖音电商推行“零门槛开店”策略,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入驻难度。
供应链重构:外贸转内销的契机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美国商品总额巨大,若部分转向国内网上零售,将显著带动网上零售额增长。
外贸商品在直播间销量初见成效,为快递物流企业带来增量业务机会。
亿豹网认为,电商快递企业积极表态,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抓住重塑电商物流供应链的契机。
如京东、拼多多千亿采购计划将大幅增加物流需求,倒逼快递物流企业分散国际风险,深度拓展国内市场。
即时配送企业如顺丰同城与商超合作保障外贸商品急送全城,尝试开发定制化物流服务。
破局内销突围战: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的平衡
尽管有政府支持与专项补贴,价格战的可持续性仍需考量。
亿豹网建议开发外贸专属服务,设计保价、温控运输方案或“送装一体”服务。
外贸转内销对快递企业既是机遇也是考验,短期需灵活服务应对价格竞争,长期需技术投入构建护城河。
只有将政策转化为差异化能力,才能在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END
来源 | 亿豹网 作者 | 江夏 版式 | 麦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