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营养品行业供应链瓶颈亟待突破
上游供应链成关键掣肘点
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周晓宇
母婴营养品行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牌、渠道和消费者教育的比拼,但深层原因在于品牌商对消费者需求洞察力的缺失。深圳世纪伟业总经理全学银在接受《营养品评论》采访时指出:“瓶颈在上游供应链,而非下游。”从代理商角度看,这里的上游供应链实指品牌方,其核心诉求是品牌能否通过供应链协同创新提供差异化产品。
品牌洞察需求才能实现供应链价值赋能
我国母婴营养品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而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科学性和差异性。当前渠道端焦虑集中在如何将同质化的供应链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
以电脑为例,虽然处理器基本来自英特尔或AMD,但各大品牌的电脑仍百花齐放,这是因为品牌精准洞察了用户需求场景,比如游戏本与办公本的区别。同样地,DHA原料趋同,但爆珠形态、柠檬口味等创新来源于对“吞咽困难”“腥味抗拒”等痛点的挖掘。
因此,同样的供应链可以造出平庸产品,也可以定义时代需求。唯有品牌成为需求洞察的“心脏”,供应链才能成为价值赋能的“四肢”。然而,母婴营养品市场的同质化问题让消费者头疼,许多DHA、益生菌、乳铁蛋白等产品的功能和配方几乎千篇一律。
品牌应成需求“翻译官”反向推动供应链升级
品牌商并非替代供应链,而是需成为需求的“翻译官”。品牌必须基于用户需求反向定制供应链工艺升级需求。例如,从DHA爆珠技术的研发到乳铁蛋白与益生菌的协同配比优化,或是抢占上游创新窗口期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均体现了品牌基于用户需求反向升级供应链的能力。
澳特力整合国内外高端供应链资源,与帝斯曼DSM、艾兰得等供应商紧密合作,不断推出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壹营养则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并内部设有研究室探索更好吃且无添加剂的产品方案。奇鹤严格甄选全球优质原料,每批次产品通过SGS160+项国际权威检测,确保高品质与安全标准,同时长期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优质产品。
施贝安联合权威营养健康研发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号召,力求深刻理解市场需求,推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正如小米汽车启示,尽管使用类似供应链体系,但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极致洞察,SU7系列成功开辟新赛道。这表明,只有深刻理解市场并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渠道商选品逻辑变革:差异化产品成母婴营养品市场胜负关键
当下,渠道商的选品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纯依赖“大品牌+好原料”的组合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渠道商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可验证差异化产品的品牌。
母婴营养品市场竞争核心:需求洞察驱动供应链升级
母婴营养品市场的竞争焦点逐渐转向品牌的极致需求洞察能力和供应链升级能力[2]。唯有精准把握“分阶营养”理念,并以真实价值为导向,才能与供应链形成创新闭环,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
对于渠道而言,“瓶颈在上游供应链,而非下游”的焦虑将在这种模式下得到缓解。
5月14日-15日,NBM创新展将盛大开启,覆盖母婴、儿童、女性健康、全家营养、功效洗护及供应链等多品类,为渠道商提供优质选品机会[3]。
注:
本文已删除营销信息、二维码及相关广告链接,保留有效内容及SEO关键字。
$$材料: [1] 文章提到渠道商选品逻辑的变化:“不再满足于‘大品牌+好原料’的组合,而是更关注品牌能否提供可验证的差异化产品”。 [2] 文章指出母婴营养品市场未来的胜负手在于“以极致的需求洞察撬动供应链升级”。 [3] 文章提及NBM创新展将于5月14日-15日举办,强调展会覆盖多个领域并提供优质选品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