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市场的新机遇与挑战

线下消费持续升温,但本地生活行业却面临着三重矛盾。
商家数字化运营的三大难点
首先,消费者行为快速变化,线上种草后转至线下已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但供给端反应滞后。许多商家缺乏内容生产能力,难以适应碎片化、场景化的营销节奏。
其次,尽管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流量红利为商家提供了扩张机会,但许多商家因缺乏数字化运营经验而无法有效承接这些流量。
最后,随着AI技术的渗透,技术认知鸿沟正在扩大。大多数商家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不清楚具体应用方法和落地实施路径。
快手的战略突破
面对认知、能力与技术落地的复合型难点,快手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2024年,快手通过挖掘新线城市的潜力展示了平台价值,本地生活GMV较上年增长近200%,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60%。

2025年,快手进一步步入价值兑现期,不仅吸引商家“入局”,更助力其“破局”。在快手本地生活聚力大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笑古将“新线大市场,AI新机遇”定为战略方向,通过AI赋能,加速技术转化为经营动能。
营销革新+AI赋能
本地生活市场具有“大而散”的特点,商家面临诸多痛点。快手提出革新营销节奏,“大促”与“小促”双轨并行的策略。
大促活动是平台势能的集中释放点,去年双11期间,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600%;今年跨年狂欢团购节GMV也同比增长了92%。然而,中小商家参与大促存在资金储备、供应链弹性等短板,因此快手引入高频低门槛的小促,以更快培养商家数字化营销的能力。
2025年3月,快手举办了超百场小促活动,商家GMV较平时平均增长30%,商品曝光率平均增长40%。
今年,AI技术深度介入,为营销提供新助力。AI将在三个方面赋能:一是“读心”,即通过人群、需求和趋势分析精准定位目标用户;二是“降本”,利用AI工具实现活动一键搭建,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三是“引流”,通过动态适配不同营销节奏,开发更多潜在流量。

全场景适配方案
针对本地生活线上线下结合的特点,快手提供系统性扶持政策,包括流量助推、筹备资金补贴及AI产品运用指导,引领商家在本地生活市场中更好地发展。
快手赋能本地生活商家:以AI技术驱动营销创新
在线上广告素材制作和直播运营成为商家必备技能的背景下,诸多商家仍面临素材质量低、效果衰退快以及创意同质化等问题[1]。核心矛盾在于消费者对个性化、创意内容需求的提升,与商家追求“简平快”规模化生产营销内容之间的冲突。
快手此前推出的磁力开创AIGC素材和女娲数字人直播等产品已在多个行业广泛应用[2]。据统计,2024年Q4快手AIGC短视频营销素材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日均消耗已突破3000万[3]。
这些产品也逐步应用于本地生活场景中,如官方账号托管和AIGC内容达人分销为品牌必胜客带来了超百万GMV增量;数字员工π经大模型调优后,使本地商家留资率提升20%以上。

数字员工π
针对性产品解决本地生活营销痛点
本地生活的销售场景差异极大,增加了营销难度。快手通过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匹配消费者真实的交易动机和商家商业模式,避免预算浪费在无效地带。
其中,“本地投”分为团购版和线索版两个版本。蜜雪冰城利用本地投团购版动态调控流速,在端午专场实现GMV增长67.4%,订单量增长65.8%,涨粉量猛增267.9%。

本地投线索版升级了“商业私信”功能,解决了决策链路冗长、消费者体验割裂等问题。通过融合社区内容生态、AI即时回应以及系统过滤无效咨询等方式优化留资率。

本地投线索版案例
快手还推出“门店推广”新产品,将线索“商品化”。通过智能匹配最近门店提供多转化入口,显著提升留资转化率,并结合LBS精准分发和履约数据反哺,有效提高到店率。
分层运营策略满足不同商家需求
对于大型连锁品牌商家,快手构建数字化中枢系统打通总部-门店间的数据壁垒,构建动态线索流转网络,提升到店转化效率。
针对中小商家缺乏专业运营团队的问题,快手推出极简投放产品与智能调控技术,降低操作门槛并优化资源配置,帮助中小商家在流量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中小商家陪伴式成长服务
快手以AI技术为支点,构建起普惠体系,让小商家与大品牌共享平台智能基建,实现共同发展。
当本地生活行业站在数字化、技术化的路口,生存优势不再取决于规模大小,而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敏捷度。快手助力每个认真经营、用心服务的商家实现切实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