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食品企业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J公司”)在美国成功注册饺子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15年。
该专利限定饺子需具备“14至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等核心特征,并附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消息引发中国网友强烈反应,认为此举涉嫌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占为己有”。

图源:抖音
专利细节与法律争议
CJ公司旗下品牌“必品阁”饺子在中国市场已有销售,此次专利布局覆盖美国、日本、韩国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律师指出,该专利存在“缺乏新颖性”等法律漏洞,因其外观与中国传统饺子差异有限,可能不符合美国外观专利要求的“装饰性特征”和“非显而易见性”。
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孔令玺律师强调,若无人提出专利无效申请,未来在美中餐馆及速冻饺子企业可能面临侵权诉讼风险。

CJ第一制糖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必品阁饺子形状。 图源:CJ's Best制糖
实际风险与应对建议
尽管舆论担忧,部分法律人士认为实际侵权风险较小。手工饺子因制作差异难以完全复刻专利的工业标准化特征,且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外观多样,刻意模仿的可能性低。专业人士分析,CJ此举更多是品牌营销策略,通过专利标签强化市场形象,类似此前韩裔名厨抢注“油泼辣子”商标最终撤回的案例。
应对方面,建议在美企业采取两种策略:
一是由有实力的商家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无效申请,需提交中国历史文献或考古证据(如东汉庖厨俑中的饺子形象)证明其缺乏新颖性;二是调整产品外观,如改变褶皱数量或形状以规避专利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