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424万家!中国AI公司爆发式增长,水分也不少...

424万家!中国AI公司爆发式增长,水分也不少... 触电报
2025-04-19
80
导读:数据吓到不少人

中国AI企业激增背后的真相

最近,一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两个月前的200万,到如今的424万家,中国做AI的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然而,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少门道。

1、数据水分:注册门槛低引发虚假繁荣

只要在公司名称中加入“人工智能”字样,就可以被纳入统计。如今,注册一家公司的成本仅需几百元,许多传统企业通过简单增加AI业务范围,摇身一变成为“人工智能公司”。这种现象与几年前区块链热潮时相似,甚至有卖茶叶的企业也注册了区块链相关公司。

2、增长背后的四大推动力

政策支持:过去两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AI专项政策,涵盖场地补贴、税收减免及人才奖励。仅2024年,就有超过20个省市设立了千亿级AI产业基金。以广东为例,63.6万家企业受益于“大湾区AI走廊”的规划红利。

资本推动:投资机构要求被投企业必须具备AI标签,导致创业者被迫调整商业计划书。例如,英伟达去年向AI初创企业投入10亿美元,而小米为吸引AI高端人才开出了千万年薪。

大厂扩张:各大科技巨头之间的“军备竞赛”,推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增长。百度智能云带动了2000多家ISV服务商发展,这些都被计入AI企业总数。

技术普及:DeepSeek等公司通过“模型蒸馏”技术,将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至557万美元(仅为GPT-4的1/20),使中小企业也能参与其中。

3、行业洗牌: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随着AI企业数量激增,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淘汰赛已悄然展开。以2016年的VR泡沫为例,当时全国共有3000家VR公司,而现在存活下来的不足5%。

目前,真正盈利的AI公司主要集中在头部。例如,英伟达凭借GPU垄断地位,单季度净利润达到193亿美元,而90%的AI初创公司仍处于烧钱买算力的阶段。

大量中小企业仅打着AI旗号从事传统业务。比如某地所谓的“AI养猪”公司,实际只是在猪圈安装了几个传感器,却借此成功获取政府补贴。

4、给创业者的建议

  • 理性看待政策补贴:一些地方承诺的AI补贴,至今仍有30%的企业未拿到。建议先专注于AI产品和流量的落地,再考虑政策红利。
  • 寻求强强联合:英伟达投资的50多家初创公司中,70%聚焦于GPU优化和边缘计算。深圳某AI质检公司因绑定富士康,仅用两年便成为细分领域第一。
  • 深耕垂直场景:推想科技专注肺结节筛查,仅凭30人团队实现年营收过亿;百川智能转型专注AI医疗领域;杭州某团队利用现有AI模型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将硬件成本控制在500元/台,三个月即可回本。

5、扎心现实:多数AI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当前,全国AI企业总数已达424万家,但预计70%将在明年被淘汰,最终存活下来的可能不到1%。正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的洗牌一样,只有具备实际价值的企业才能在泡沫破灭后站稳脚跟。

未来,AI创业和应用需要更加注重“烟火气AI”,即接地气、能赚钱。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最终都要回归“帮助人们省事赚钱”的本质。

文章来源:【触电报】公众号,原文《424万家!中国AI公司爆发式增长,水分也不少...》,大数AI优化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0
0
触电报
触电报,由龚文祥老师一手创办。龚文祥,著名自媒体人,全网粉丝600万。创业15年,连续10年以个人名义举办3000人论坛。2023年复出再次创业,选择未来10年最大风口的AI赛道,2024年专注AI流量变现社群及培训。
内容 5925
粉丝 0
咨询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触电报 触电报,由龚文祥老师一手创办。龚文祥,著名自媒体人,全网粉丝600万。创业15年,连续10年以个人名义举办3000人论坛。2023年复出再次创业,选择未来10年最大风口的AI赛道,2024年专注AI流量变现社群及培训。
总阅读58.1k
粉丝0
内容5.9k
咨询
关注
活动推荐 查看更多
加入卖家交流群
文章目录
中国AI企业激增背后的真相
1、数据水分:注册门槛低引发虚假繁荣
2、增长背后的四大推动力
3、行业洗牌: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4、给创业者的建议
5、扎心现实:多数AI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