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关新规引发跨境电商圈震动
原产地核查系统升级,卖家与外贸企业承压
4月15日,美国海关全面升级了原产地核查系统,此举直指转口贸易,令众多跨境电商卖家和外贸企业猝不及防。
新规则下,海关审查要求显著提高,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 生产流程图:需详细记录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
- 原材料采购证明:须追溯至原材料源头并提供完整证明文件;
- 工厂水电费用账单:海关通过能耗数据评估工厂实际产能,确保申报真实性。
此外,从中国转运至越南等国家再出口至美国的产品,要求产品生产地本土化比例达到50%[1]。
针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热门转口国家,美国海关实施100%查验率,同时追缴过去10年利润,并处以正常关税3倍的惩罚性关税。
新政对卖家影响深远。通关时间延长3-5倍,违规企业将面临高额罚款、账户冻结甚至刑事追责。
值得注意的是,双清包税物流一旦被查,不仅需支付惩罚性关税,还可能被列入黑名单,严重影响未来合作。
面对更加严格的监管,卖家应及时关注政策动态,提前调整策略,规避潜在风险。
[1] 美国海关规定,转口产品本土化生产比例需达50%,以减少虚假申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