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营销核心:回答好“为什么买”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品牌定位认知盘点”找到了品牌的突破口。但更本质的问题是:用户到底“为什么买”?
一、最容易踩的坑:促销驱动难持久
许多快消品企业沉迷于“限时折扣”或“第二件半价”等促销手段,这犹如给病人吃止痛药——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治不了病根。
例如,某网红气泡水曾凭借“买一送一”活动冲上销量榜首,但其复购率仅为15%。调研显示,60%的用户因促销下单,却对产品本身不满意,如“口感太甜”“瓶盖难开”,仅有20%认可其“0糖0脂”的卖点。结果,促销活动一停,销量便大幅下滑。
二、三层思考: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为什么现在买?→ 促销驱动,昙花一现
典型话术:“今日特价”“限量抢购”。致命伤在于用户忠诚度为零,竞争对手降价即可轻易抢走客户。
第二层:为什么买你?→ 功能PK,内卷至死
典型话术:“更多口味”“包装升级”。例如,某坚果品牌主打“28种口味”,但用户实际常买的仅限于3种,导致竞争对手推“30种口味”,陷入无效竞争。
第三层:为什么买?→ 需求重构,一招封神
核心逻辑是找到用户生活中未被解决的“隐形痛点”。例如,某粥店发现上班族早餐的核心痛点并非“快”,而是“暖胃不烫嘴”,于是推出“55℃恒温粥”,销量增长80%。
三、如何挖出“为什么买”的金矿?
方法1:从场景倒推需求
不要直接问用户“需要什么”,而是观察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烦恼。例如,某儿童酸奶品牌发现家长接孩子放学时,常需“便携、不脏手”的零食,因此推出“吸吸袋装酸奶”,附带湿巾和趣味贴纸,成为放学场景爆款。
方法2:给老需求穿新外衣
用户的基础需求并未消失,只需提供更高级的解决方案。例如,今麦郎用“非油炸+大块肉包”切中“健康解馋”的需求,在传统方便面市场撕开新空间。
方法3:用情感绑定功能
快消品不仅是商品,更是用户自我表达的工具。例如,某低度酒品牌主打“闺蜜小聚的仪式感”,设计“可DIY标签瓶”,将产品变为社交货币。
四、一句话自检:你的产品有没有“灵魂”?
- 用户说:“这产品就是为我这种XX场景设计的!”
- 对手说:“这需求我们怎么没想到?”
- 团队说:“这个方向我们能深耕5年!”
若有一点不达标,则需重新审视战略。
五、下期预告
如何让用户“买了还想买”?下期揭秘快消品复购率提升的3个狠招,从“一次性交易”到“习惯养成”。
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什么问题让你夜不能寐?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