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政策更新
综合税率上调至145%,跨境卖家面临成本激增
当地时间4月10日,白宫官员向媒体澄清,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为145%,而非此前报道的125%。
这一数字仅包含“对等关税”,未计入因芬太尼相关事件额外征收的附加关税。今年2月和3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分别对中国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因此自2025年起,对中国商品的综合加税幅度达到145%。
此外,根据最新公告,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还提出以下调整:
- 对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货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包裹,将征收其货值的120%关税(此前为90%);
- 美东时间2025年5月2日00:01至6月1日00:01期间,每件包裹关税由75美元上调至100美元;
- 美东时间2025年6月1日00:01之后,每件包裹关税由150美元上调至200美元。
这意味着低价直邮路径几乎被堵死,中国跨境卖家履约成本显著增加,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行业需加速转型,寻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新方法。
受关税政策影响,近期中国运往美国的货物停滞约40%,跨境电商出货量暴跌约五成。钢铁、铝制品、化工品、轮胎等低附加值产品受影响最大。
美线空运市场也因规避叠加关税而出现“抢舱潮”,深圳至美国航线4月初运价从3.99美元/公斤飙升至5.5-6.2美元,部分加急订单甚至突破7美元。
与此同时,有部分外贸工厂宣布停工或裁员。一些卖家选择躺平应对高额关税,但也有企业积极调整策略,转向品牌化和供应链优化竞争。
总的来看,这场关税变局正在推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加速洗牌,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聚焦品牌与供应链优化。市场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