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悬疑剧的“皮相”与“骨相”
“皮相”与“骨相”的融合
一部精品悬疑剧需要什么?既有完整的主线剧情、环环相扣的推理和张弛有度的节奏构成的“皮相”,也有借悬疑外壳探讨人性、欲望或社会变迁的“骨相”。如《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白夜追凶》等作品便是典范。
近日,优酷“白夜剧场”播出的《沙尘暴》凭借豆瓣开分8.1的成绩成为今年同类题材中的高分之作。该剧通过严谨的推理情节与深入的主题挖掘,实现了“皮相”与“骨相”的有机统一。
编剧赵冬苓表示,这部剧更重要的在于故事底色——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明碰撞下的人命运浮沉。
粗粝的“皮相”
作为“白夜剧场”开年之作,《沙尘暴》由谭嘉言执导,赵冬苓编剧,段奕宏、张瑶等主演,围绕一桩八年未解的“锅炉焚尸案”展开。
在“皮相”方面,该剧并未追求快节奏或大尺度,而是通过得当的推理情节、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以及真实粗粝的画风还原小城气质。
- 缜密推理:以富有冲击力的开头吸引观众,层层递进揭示真相。案件核心来源于真实事件,增添了可信度。
- 悬念设置:丁宝元翻供及狱中阅读的《沙尘暴》小说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
- 叙事结构:两个时空的重叠与反复闪回贯穿全剧,通过当事人回忆拼凑案件细节。
- 地域特色:漫天黄沙、破落建筑等元素为剧情增添苍凉感。
几位主演的出色表现和贴合剧情的摄影、服化道进一步强化了沉浸感。
幽邃的“骨相”
塑造好悬疑剧的“骨相”,关键在于立体角色和深远主题。《沙尘暴》着力刻画小镇人物群像,尤其突出了孙彩云这一女性角色的生命力。
孙彩云虽算计且粗鄙,却展现出改变命运的强烈欲望与原始勇气,这种复杂性使角色更具深度。
边陲小城的一场沙尘暴,不仅揭开罪恶,更折射出时代裂缝中挣扎的众生相。
《沙尘暴》:一部揭示城乡观念撕裂的悬疑剧
人情社会下的宿命与挣扎
陈江河、刘盈盈和孙彩云,这些角色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来自资源枯竭的边缘地区,在时代交替中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然而,人情社会的枷锁却让他们难以真正摆脱困境。
剧中描绘的人情法则深刻影响了人物的命运走向:陈江河因师父老葛的受伤而选择留在山村,刘盈盈则被家庭关系捆绑,未能实现大城市梦。
正如法国哲学家迪迪埃·埃里蓬在《回归故里》中所言:“家乡是我曾极力逃离的地方,但它依然构成我的精神内核。”这种对家乡的复杂情感贯穿了《沙尘暴》全剧。
社会撕裂与人性母题
《沙尘暴》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之间的观念差异。赵冬苓表示,优秀的悬疑剧不应仅关注谜底,更要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剧中通过罗英玮这一角色展现了现代法制对传统人情社会的冲击。王良的沉沦与刘盈盈的精神救赎,正是社会分化的真实写照。
2025年悬疑剧市场竞争激烈
《沙尘暴》的成功为优酷“白夜剧场”打响了2025年的第一枪。腾讯视频的《棋士》、爱奇艺的《黄雀》和《乌云之上》也受到广泛关注。
展望未来,各大平台储备丰富:优酷有康洪雷执导的《危局》及改编自紫金陈原著的《长夜难明:双星》;爱奇艺则推出《低智商犯罪》和《树影迷宫》;腾讯视频则带来《隐身的名字》与《风过留痕》等新作。
无论从主创阵容还是题材多样性来看,2025年都将是悬疑剧的丰收之年,观众无疑是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