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品牌布局医美赛道
01 美妆品牌集体“抢滩”医美赛道
近日,资生堂宣布将在中国推出首个医美品牌,这一动作引发了行业热议。实际上,自2025年以来,许多美妆企业纷纷加速在医美领域的布局。
据统计,美妆个护企业切入医美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类:投资/入股布局上游企业、推出相关医美品牌和产品、开设医疗美容诊所。
投资方面,丸美生物在今年1月投资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研发公司圣至润合,并于2月通过旗下高端产品Aphranel®优法兰获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上美股份也设立了上海朗慕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军重组胶原蛋白市场。
在品牌与产品推出方面,资生堂即将推出的医美品牌RQ PYOLOGY律曜已备案两款产品,雅诗兰黛旗下海蓝之谜推出针对医美渠道的全新产品“浓缩修复精华膏”,欧莱雅集团则与Tru Diagnostic诊断公司达成合作。
线下布局方面,福瑞达生物股份旗下的善颜与美途时光探境联合打造“生活美容+医学美容”双美旗舰店。此外,澄穆医疗美容诊所等机构也在不断涌现。
02 千亿市场掘金:机遇与挑战并存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8%。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医美市场的巨大前景成为美妆品牌投资的重要方向[2]。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化妆品企业进入医疗器械领域仍面临高监管门槛、技术壁垒等问题。罗文琴指出,“械字号”产品原料选择有限,销售场景受限,需从品牌、产品、渠道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03 上游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加速
以爱美客为代表的国内医美上游厂商增速放缓,核心原因在于传统玻尿酸、肉毒素赛道玩家激增,价格战拉低利润率。爱美客近期拟收购韩国REGEN公司,押注可再生类注射产品“童颜针”。与此同时,丸美生物投资的摩漾生物、巨子生物、因明生物等相继取得技术突破。
未来,医美市场竞争逻辑或将从流量红利转向技术壁垒,谁能平衡消费需求与医疗严谨性,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