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为何不再上门?一位快递员的口述实录
从2016年至今,随着快递量激增,送件模式悄然发生变化。家住6楼、没有电梯的用户发现,快递不上门的现象已很普遍。
为了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采访了一位从业三年多的96后快递员,以下是他的口述:
2016年来到广州成为快递员时,我每天配送100件左右的快递,需挨家挨户送货上门。然而随着快递量逐年增加,目前日均派送量已超过200件[1]。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我们不得不调整配送方式。
配送难题与解决方式
起初,每个快递都需打电话通知客户,平均每天要打100多个电话。但实际情况复杂:约1/10的电话无法接通;部分客户要求临时更改配送时间;更多人白天上班,要求将快递放置物业或门口。
由于时间和效率限制,我们逐渐采用快递柜和驿站等替代方案:
- 对熟悉的客户直接送货上门,节省沟通时间;
- 优先使用快递柜,但需提醒客户及时取件以避免超时收费;
- 对于生鲜等特殊物品,坚持送上楼,除非客户明确要求放柜子。
即便如此,投诉依然增多,尤其是针对未事先通知便直接投放驿站或快递柜的行为。
行业困境与未来展望
当前,单票快递收入仅3.5元,扣除各类成本后,快递员每件可获得1.2元左右派费[2]。高额的快递量与低利润之间的矛盾,导致企业难以通过增加人力来缓解配送压力。
尽管部分客户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以确保送货上门,但有限的人力仍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即使是服务品质较高的顺丰与京东快递,同样面临配送不过来的困境。
未来的解决方案可能包括:智能化设备如机器人配送或更广泛的社区驿站建设,但这都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及合理的价格支撑。
目前,客户与快递员之间存在较大误解,快递不上门并非快递员意愿,而是现实条件所限。或许,多走几步自行取件将成为常态。
奔跑中的韵达快递员。
寒风中忙碌的快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