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中,发货人最担忧的问题之一便是货物到港后收货人弃货[1]。这不仅会导致无法收回货款,还会让发货人承担高额的仓租费、柜租费及弃货处理费等额外成本,损失严重。
本文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弃货原因,并提出防范建议。深圳某公司A向英国买家B海运拼箱出口一批玩具,货值5400美元,采用CIF南安普敦贸易条款。货物到达南安普敦后,收货人迟迟未付款也未提货。最终,A公司了解到买家B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无法支付货款和提货。此时距离到港时间已近2个月,货物产生了高额仓储费用。
为什么收货人会弃货?
1. 对进口政策不了解:
部分国家的进口法规复杂,收货人可能未提前确认商品是否需特殊认证或许可证,导致无法清关。
例如:食品、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等不同国家的准入要求差异较大。
2. 目的港政策或关税变动:
某些国家可能突然调整关税或进口限制,导致清关成本大幅增加,收货人认为不划算而弃货。
例如:美国近年频繁加征关税。
3. 收货人公司经营出现问题:
资金链断裂、破产或市场行情变化等,均可能导致买家放弃提货。
如何提前防范收货人弃货?
1. 交易前做好买家背景调查:
通过信用报告、行业口碑等评估买家资信状况,避免与高风险客户合作。
对于新客户,可要求预付款或信用证(L/C),降低弃货风险。
2. 提前确认目的国进口清关要求,了解目的国关税:
与收货人明确清关所需文件(如COC认证、FDA注册等),并在发货前确保所有资料齐全。
关注目的国政策变化,特别是高监管行业(如食品、化工品)。
3. 购买货运保险:
投保海运/空运险,若因买方弃货导致损失,可向保险公司索赔部分费用。
4. 在合同中明确弃货责任:
约定若收货人弃货,相关费用由买方承担,并保留法律追索权。
货物到港后,收货人不要货了怎么办?
1. 高货值货物及比较畅销的货物:尽快转卖
联系当地其他买家,或通过海外仓、电商平台(如亚马逊、eBay)转售,减少损失。
2. 低货值或其他难以转卖的货物:以最快的速度走弃货流程
滞港时间越长,仓/柜租费越高。应尽早与货代、船公司沟通,出具保函申请弃货并支付相关费用,避免成本持续累积。
3. 与船公司协商减免费用:
部分船公司可能愿意降低柜租,尤其是长期合作的客户,可尝试谈判。
外贸交易中,弃货风险不可忽视。一旦发生,发货人往往要承担额外损失。因此,提前做好风控、了解清楚客户背景、明确合同条款是关键。如果货物到港后遭遇弃货,尽快处理,避免滞港费滚雪球式增长!
[1] 原文中详细描述了一个实际案例,包括具体费用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