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涤纶长丝纺丝中集束点高度的选择原则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高端聚酯新材料产业链论坛将于2025年4月25日在杭州召开,探讨高端聚酯新材料及其关键原料的产业政策、市场趋势、技术进展及竞争力等。
在聚酯涤纶长丝纺丝过程中,上油架高度(集束点)的选择至关重要。以下是不同规格长丝的集束点选择原则:
一、影响集束点高度的因素
- 线密度(dpf):
- 细旦丝(≤1.0 dpf):降低集束点高度,减少张力和断头风险。
- 粗旦丝(≥3.0 dpf):适当提高集束点,增加张力以促进油剂渗透。
- 总旦数(D数):
- 高旦数(≥300D):提高集束点以扩大接触面积,确保油剂均匀分布。
- 低旦数(≤75D):降低集束点以维持张力,防止丝束松散。
- 单丝截面形状:
- 异形截面:降低集束点以延长接触时间,改善浸润性。
- 圆形截面:可适当提高集束点,平衡张力与上油效率。
- 纺丝速度:
- 高速纺丝(≥4000 m/min):提高集束点以减少摩擦和断头风险。
- 低速纺丝(<3000 m/min):允许较低集束点,延长油剂接触时间。
- 油剂特性:
- 高黏度油剂:降低集束点以增加接触时间,确保均匀覆盖。
- 低黏度油剂:适当提高集束点,避免过度上油导致粘连。
- 设备与工艺类型:
- FDY(全拉伸丝):通常选择较高集束点以匹配高张力拉伸需求。
- POY(预取向丝):降低集束点以优化上油均匀性。
二、调试与优化原则
- 实验调整:通过试纺观察断头率、油斑率及后道加工性能,逐步优化高度。
- 平衡矛盾:如高速纺丝与细旦丝冲突时,调整油剂配方或导丝器位置。
- 环境因素:温湿度变化可能影响丝束冷却速度,需动态调整集束点。
三、总结
集束点高度的选择需基于“张力控制”与“油剂渗透”的平衡,核心是匹配长丝规格、工艺条件及设备特性。建议采用“小步试错法”,结合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动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