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店内地发展冰火两重天
内地人追捧的香港化妆品连锁品牌,在内地市场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一边是莎莎、卓悦等专业店收缩门店,另一边则是万宁、屈臣氏等药妆店继续深耕内地市场,加速扩张[1]。
低迷:卓悦广州仅剩1店 莎莎店面缩一半
深耕内地近10年的香港化妆品零售连锁莎莎,业绩持续低迷。截至6月30日,包括内地在内的其他市场,其销售额下跌7.7%。截至目前,莎莎在内地的门店数缩减为58家,许多店铺面积从三五百平方米缩小至100平方米以下。
卓悦的发展亦不乐观,目前在广州仅剩一家门店。天河又一城的卓悦化妆品店虽位于人流密集地段,但店内客流稀少。多位业内专家分析,电商冲击、商品局限性强等原因导致部分港资化妆品连锁店业务下滑[2]。
扩张:屈臣氏门店超2000 万宁入股内地商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屈臣氏去年底门店数已超2000家,而万宁则计划未来3年在内地净增至少300家店铺。
万宁母公司牛奶有限公司入股永辉超市,持股达19.99%,成为第一大股东。万宁中国区执行董事徐涛表示,收购永辉是万宁本土化策略的重要一步,电商对其药妆业态的销售未造成显著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化妆品专业店,万宁和屈臣氏的产品线更加丰富,辐射顾客群更广[3]。
观点:利用跨境电商引入香港优势是突破口
业内专家建议,港资店应强化自身优势,并结合“互联网+”模式以适应内地消费升级趋势。万宁正考虑通过跨境电商引入更多商品,这一举措可能成为港资店突破发展的关键。

来源:广州日报
$$材料: [1] 原文段落提及了港资化妆品店在内地发展情况迥异,部分收缩部分扩张。 [2] 具体描述了莎莎和卓悦在内地业务的低迷状况及其原因。 [3] 分析了万宁与屈臣氏的扩张策略及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