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助力“一带一路”合作
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经验与前景
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新冠疫情影响,跨境电商业态快速发展,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经验。
优势显现
作为数字贸易的关键部分,跨境电商通过“去中介化”功能显著降低交易成本。疫情期间,跨境电商的非接触特性进一步凸显其价值,有效对冲了传统行业的冲击,并重塑国际贸易和消费格局。
全球电商零售额在2021年达到4.9万亿美元,增速达17%,远超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预计到2022年,全球电商销售额将突破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据近半市场份额。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7.4万亿美元。
2020年亚太地区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450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53.6%。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7年起增长近10倍,2021年相关企业新增1万家,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2020年泰国、新加坡等五国跨境电商市场逆势增长至600亿美元。东南亚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233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5%。
支撑动力
第一,中国与东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跨境电商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东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吸引力上升。
第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区域连通性。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有效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
第三,政策支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中国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地区。东盟《电子商务协议》生效也将推动区域内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四,中国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为跨境电商注入活力。2020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161亿美元,重点布局制造业与数字经济领域。
挑战与机遇
尽管前景广阔,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仍面临多重挑战:
- 新冠疫情、全球通胀等问题影响跨境物流效率及海外仓建设。
- 多国对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 区域间数字鸿沟显著,限制部分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潜力。
RCEP生效将为跨境电商带来制度红利,推动区域产业链整合。但需警惕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引发的数字规则碎片化风险。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规则对接、保障物流畅通、缩小数字鸿沟,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