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泰国拉贾马努特别工作组在达府湄索县一处检查站截获了一起疑似跨国电信诈骗工具走私案。一名中国籍男子驾驶的皮卡车上载有38箱卫星信号接收器,目的地指向缅甸克伦邦妙瓦底地区。
图源:khaosod
此次查获的卫星接收器是电诈团伙规避监管的核心工具。与依赖本地通信基站的传统手段不同,卫星设备可实现跨国界、无地域限制的网络接入,极大提高了犯罪活动的隐蔽性。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这类设备能帮助诈骗分子绕过IP追踪,同时为跨境数据加密传输提供通道,尤其在缅甸边境武装控制区,此类技术设备已成电诈园区“刚需”。
近年来,妙瓦底地区电诈园区呈现专业化、科技化趋势。
据缅甸人权组织报告,当地KK园区等据点已形成“诈骗-洗钱-人口贩卖”的完整犯罪链条,仅2024年就有超过2000名受害者被诱骗至此。卫星设备的查获,印证了犯罪集团正试图突破各国通信监控网络,建立更稳定的犯罪基础设施。
涉案男子自清迈提货后选择经达府湄索县陆路运输,这条线路暗合东南亚电诈物资运输的典型路径。
清迈作为泰国北部物流枢纽,长期存在地下灰色货物交易市场,而湄索县与缅甸妙瓦底仅一河之隔,边境检查站稀疏,成为走私黄金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货物外包装贴有Makro(万客隆)和Shopee Food的商业标签,暴露出犯罪集团“商货混装”的伪装策略。这种手法在2023年老挝万象查获的诈骗设备运输案中亦有出现,显示犯罪组织已形成成熟的物流伪装体系。
此次行动的成功得益于中泰执法部门的紧密协作。2024年11月,中泰缅老四国启动“湄公河之盾”联合行动,建立情报共享与联合查缉机制。中国驻泰警务联络官透露,此次查获正是基于中方提供的可疑人员动态线索。
近年来,中国警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跨境追逃等方式,已从东南亚押解回电诈嫌疑人逾2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