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移动端销售额占比攀升背后的原因分析
今年双11期间,天猫总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其中移动端成交626.42亿元,占比高达68.67%;京东移动端订单占比74%,苏宁易购为67%,聚美优品更是达到了76%。
业内人士指出,移动销售额占比对股价具有重要意义,各大电商平台因此积极提升移动端销量。
驱动移动端增长的关键因素
据专家分析,以下几点是拉动移动端销量的主要原因:
- 智能手机普及使移动设备数量远超PC;
- 移动支付体系完善,用户购物习惯逐渐养成;
- 提前宣传与预售模式分流了购物压力;
- 商家通过移动专享价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此外,移动端占据更多用户时间,广告形式更具互动性,也是重要推动因素。
移动广告投放策略与时效
关于投放时间,专家建议从以下阶段进行布局:
- 蓄势阶段(10月13日-10月31日):广撒网,侧重商品预售与品牌曝光;
- 预热阶段(11月1日-11月10日):积蓄订单,利用预售与购物车锁定目标群体;
- 爆发阶段(11月11日):集中引爆流量,设置快捷下单与优惠活动;
- 余热阶段(11月12日后):延续热度,开展后续促销活动。
移动广告成本变化
数据显示,双11期间移动端投放成本较PC端涨幅更高。尽管如此,移动端点击成本仍比PC端便宜30%-50%。
具体来看,垂直类媒体因用户群体精准,价格涨幅显著;而PC端由于优质资源集中且竞争激烈,投放难度更大。
品牌与效果的平衡之道
近年来,广告主愈发注重品牌与效果的结合,通过大规模数据收集分析用户行为,优化后续营销活动。
具体表现为:
- 更关注品牌形象与营销活动的有机结合;
- 创意水平提升,强调趣味性与目标人群匹配;
- 充分利用性价比高的品牌曝光资源。
移动端投放面临的挑战
当前,移动端投放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 用户识别能力不足:难以像PC端一样进行有效追踪;
- 场景化处理能力待提高:需根据不同场景适配信息;
- 投放监测能力受限:预算迁移与流量规模不匹配。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建议广告主从制定合理KPI、衡量平台覆盖流量、挖掘流量价值及控制资源价格四个方面入手,优化投放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