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始,饿了么又被“架”火上烤了。
01、不是饿了么不努力
“抖音正在和阿里谈收购饿了么,估值约70多亿美元”的传言,出自2023年。
这种言论并非空穴来风,最直接的事实依据是,抖音和饿了么是战略合作关系,二者早在2022年便达成了合作。彼时双方对外宣传称:“将携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场景升级,通过优质的内容、丰富的商品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深度连接商家与消费者,在视频化时代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
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抖音和饿了么的合作进展,成效寥寥。
作为外卖高频用户的“写字楼码农”陈天,为了省钱常在美团“神抢手”直播间买外卖商品券再下单。用陈天的话来说,在直播间买券下单能省下不少钱,“饭点时候就去直播间看看有什么商品做活动,或者直接检索店铺名,参加活动的商品也会直接显示出来。”
然而,“直播间点外卖”这件事并非美团首创,率先开启这一模式的应该是与抖音合作的饿了么。
按照饿了么当时的说法,“双方将基于抖音开放平台,以小程序为载体,与抖音一起通过丰富的产品场景和技术能力,助力数百万商家为6亿抖音日活用户提供从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
2022年达成合作后,在饿了么官方抖音直播间中,同样能发优惠券、推广外卖商家商品……但其热度却远不及2023年才发力做直播的美团。“毕竟美团直播和美团外卖都在美团APP上,操作起来更方便。但饿了么要进行跨APP操作,不够便捷。”陈天说。
饿了么所做的努力,自然不仅限于跟抖音的合作。
或许很多用户都还记得2022年那个薅“饿了么免单”羊毛的夏天。一句“没别的,就是希望您开心”让很多用户重新下载回饿了么,而由饿了么发起的这场“免单营销”也风靡全网。
除了“免单”,饿了么还在2022年开启新业务“全能超市”。同年5月,该新业务在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悄悄上线,入口位于应用底栏位置,替代之前的“真香”功能。
图源:饿了么官网
剥离了到店业务的饿了么,成了阿里本地生活板块中“到家业务”的核心,官方称之为“明确战略方向”。但对于近年来一直亏损的饿了么来说,“资源整合”和“战略边缘化”之间仅有一步之遥。
02、饿了么的困境与生机
目前来看,阿里对于饿了么表现出来的态度依旧是“看好”。
在2024年2月业绩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阿里再次就市场上出现的“阿里即将出售饿了么”的传言作出回应,并表示:“此前已进行辟谣,不需要多讲,从饿了么角度,对我们来讲,这是一个‘近场’很重要的资产,不需要再继续强调这一点。”
在阿里最新公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中,内部用了“健康增长”对饿了么进行总结。
与此同时,财报还显示,“在业务规模以及经营效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饿了么亏损同比持续大幅收窄,带动本地生活集团经调整EBITA(经营损益)加速收窄至20.68亿元人民币。”
但上述种种,也难掩饿了么“失势”的落寞。
毕竟,饿了么市占率的下滑有目共睹。在2017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以及2018年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后,外卖市场的格局从三足鼎立,演变为饿了么与美团的分庭抗礼。Trustdata发布的《2020年Q2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68.2%,饿了么占比25.4%。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结束,美团市场份额来到72%,饿了么仅剩15% 左右。
二者的用户量也已经不在同一量级,据极光大数据,截至2022年底美团的DAU已经接近1亿,而饿了么的DAU在1700万左右。
图源:《2020年Q2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由于时效性和集中时段的特性,用户、商家和骑手三者之间变得更为紧密,形成“三边”模式的平台效应。外卖业务想要有进一步的增长,需要平台实现流量(用户)、商家和配送(骑手)三者的高度平衡,哪一方或两方过快增长,都会导致其他一方或两方的体验快速下降。
外卖用户、餐饮商家和即时配送骑手三者的相互作用,让三边平台形成更加复杂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营销、运营形式。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价值星球介绍,“外卖行业的门槛高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商家资源和用户习惯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才能建立起来。饿了么和美团作为市场的两大主要参与者,已经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他新兴平台要想模仿并超越并非易事。”
因此饿了么与美团的市场格局在短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外卖市场中饿了么的“二当家”地位也难被取代。短时期内不存在新进入者威胁的饿了么,却无时不在面临行业内部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美团饿了么已经稳定多年的格局,现已有条裂缝在悄然蔓延开。
03、饿了么需要一场反击
尽管外卖行业难被模仿,但各大互联网平台近年来一直没放弃“本地生活”这块蛋糕。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自2023年3月起,本地生活行业迎来复苏,在活跃用户规模以及使用次数等方面较2022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活跃渗透率中,本地生活已经达到37.9%,仅次于地图导航、支付结算和手机银行。
不仅市场空间广阔,本地生活还是一门盈利的生意。中泰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规模的扩大,边际效益将递增,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将随着本地生活服务数量的增加而获得更多收益。
饿了么与美团的“外卖激战”上升为了阿里“饿了么到家+高德到目的地”和美团的激战,与此同时,抖音、快手、小红书、京东等平台也释放出分食的信号,正蜂拥而至。
互联网平台对本地生活市场的争夺,主要是因为本地生活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争夺本地生活市场可以帮助他们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用户粘性,增加收入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外卖并非本地生活的全部,但自从到店业务口碑剥离后,因此很大程度上,外卖就是饿了么的全部。
行业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让饿了么在与美团的竞争中全面落后。套用一句互联网圈广为流传的话,“互联网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市场和用户是不尊重第二名的。毫无疑问,饿了么需要进行一次反击。
但目前留给饿了么来场漂亮翻身仗的空间,并不大。
从大背景来看,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娱、购无所不包,而随着消费互联网的饱和,将进一步倒逼产业互联网的实现。正如马化腾2018年所言,“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而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
产业互联网背景之下,行业竞争逐渐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的过程中,企业不再以流量为第一标准,转而提倡赋能更多产业。但在这一转移过程中,饿了么却有倒退之势。
尤其在对本地生活板块进行调整后,阿里在这场本地生活争夺战中,将高德放在了先锋位置进行主攻,而饿了么则放在了副攻阵营中。
QuestMobile发布的《2023年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洞察报告》显示,美团与抖音重合用户规模超3亿,重合用户占美团用户比例达81.0%,抖音切入本地生活成美团新对手;而饿了么作为美团外卖业务老对手,重合用户占美团不及2成,占饿了么超7成,美团用户体量优势明显。
图源:《2023年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洞察报告》
有媒体评价饿了么就像个落魄的“富二代”,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从阿里集团的视角来看,俞永福的交接班、80后成为一把手,是阿里管理团队年轻化的必要动作。
只是逐渐失去平台型作战能力的饿了么,亟需找到新的突破点去证明自身能为阿里带来多少价值,而这也终将成为衡量饿了么去留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