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步入“品质居住”时代,“好房子”标准愈加明晰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指出,中国住宅人均已达1.1套,建筑面积在35~40平方米之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稳”,如“稳住楼市股市”“推动其健康发展”及“止跌回稳”。受利好政策推动,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同比回正,部分城市房价企稳。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将房地产放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部分首位,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止跌回稳”。
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明确要适应高品质居住需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秦虹表示,“完善标准规范”意味着未来将强化建筑标准,优质供给将创造需求。
清华大学教授吴璟认为,这标志着政策从“保量”转向“提质”。居民不仅有能力购房,还将有更多高质量住房选择。
“好房子”非噱头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各地已开始编制高品质住宅标准,涵盖审批、规划、施工和运维等环节。
青岛、淄博等地通过质量公示、工地开放等方式保障建设质量;房地产企业则加强产品研发以满足改善性需求。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称,老旧小区改造应做到“内外兼修”,充分调研居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好房子”入市可能对周边二手房价格形成压力,地方相关部门需考虑其潜在冲击。
城市更新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从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再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表述多次登上高层议事日程。
3月6日港股内房股午后飙升,多家企业股价上涨显著。起草组成员陈昌盛表示,稳住楼市股市有助于提振消费。
银河证券刘雅坤提到,“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或将释放更明确的企稳信号,特别是针对一线城市。
湖南中原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世霞认为,两会房地产表述释放积极信号,促进止跌企稳。城市更新力度加大给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