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对中国船舶收费
单次最高150万美元!

图源:路透社
近日,一则消息在国际航运界引发轩然大波: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公告,拟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用,单次最高可达150万美元。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然而,这一政策不仅可能加剧中美贸易摩擦,还可能对全球航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政策核心内容

1.高额费用征收
根据USTR的提案,美国计划对进入其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及相关运营商征收高额费用:
·中国船舶运营商:
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收费最高达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24万元)。
·拥有中国制造船舶的运营商:
根据船队中中国制造船舶的比例,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收费最高达1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86万元)。
·订购中国船舶的运营商:
根据从中国船厂订购船舶的比例,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收费最高达100万美元。
2.美国船舶的优惠政策
为鼓励使用美国制造的船舶,USTR提议对使用美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提供费用减免。这一政策显然旨在提振美国本土造船业。
政策背景与动机

1.301条款调查
此次提案是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进行301条款调查的一部分。
美国声称,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全球市场构成威胁,因此需要通过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加以应对。
2.WTO规则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前对华加征的301关税已被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违反规则,并遭到众多成员国的反对。
此次提案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美方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质疑。
潜在影响分析
1.航运成本飙升
若该政策正式实施,航运企业将面临巨额费用压力。以全球十大集装箱航运公司为例,其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占比高达32%。这意味着相关企业每艘中国建造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时,单次需缴纳不低于50万美元的特别费用。
2.成本转嫁与供应链动荡
航运企业极可能将新增成本转嫁给客户,导致跨境卖家的运输成本大幅上涨。
一位物流行业人士指出,查验费可能从目前的1000美元飙升至5000到6000美元。
此外,为规避高额费用,航运公司可能被迫调整航线,减少中国建造船舶的使用频率。这种运力下降将导致供需失衡,进一步推高全球运费,甚至引发供应链动荡。
3.美国自身利益受损
这一政策不仅难以振兴美国造船业,还可能推高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削弱美国商品的全球竞争力。
同时,美国港口、码头运营商和工人的利益也可能受到损害。
因此,美国国内对这一提案的反对声音也不小。

潜在影响分析
1.国际社会的反对
美国此举不仅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也引发了许多国家和组织的不满。
他们认为,这种单边主义行为将进一步破坏多边贸易体制。
2.中方的回应
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停止错误做法。
同时,中方表示将密切关注美方动向,并采取必要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贸易环境,企业的应变能力将决定其生存空间。
跨境卖家需要重新评估定价策略,以应对运输成本的上涨;
航运公司则需考虑调整航线或优化船队结构,以降低政策带来的冲击。
未来,各方需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