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税区助力跨境电商发展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1]。集保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及港口功能于一体,可开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自1990年设立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我国已设立15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综合保税区达141个,实现全国覆盖。
数据亮点:
- 今年前7个月,我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16.2个百分点。
- 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9%,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超过30%。
- 今年以来,综保区新增注册登记企业5452家,同比增长13.3%。
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进口业务的优势
- 简化审核流程: 海关对跨境电商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适当放宽要求,简化审核过程,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
- 税收优惠: 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内商品实行限额内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法定应纳税额70%征收。个人单次交易限额为5000元,年度交易限额为2.6万元。
- 优先发货政策: 综合保税区采用“空运速度、海运价格”的物流优势,提高跨境电商商品的发货速度,减少消费者等待时间,提升消费体验。
- 一体化发展体系: 利用监管与物流资源,整合跨境电商相关业务,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及线下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打造功能齐全、保障到位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