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从内容、投资、创业到咨询,对话李倩:多重视角转换后,如何理解品牌真相?

浪潮新消费
2023-10-31
93269
shoptop 【建站扶持计划】

免订阅费,免费SEO与代建站,16大主流媒体免费开户

   立即查看>>

大数跨境
导读:跳出俗世的视角,直面自己心中的那些问号。

当下或许是打造优质消费品牌最好的时机。

谈及今天的市场,似乎有一个新的共识:大的环境不好,消费者的热情在减退,创业正变的越来越难。
上市政策收紧、资本关注减少、流量红利消散……对消费品来说,各个维度的消极因素正集中显现,这个市场正倒逼着创业者真正蜕变生长,牌桌上的每位玩家也都更趋于理性,消费创业变的愈发成熟。
就像品牌营销专家李倩说的,“形成优秀消费品牌最重要的条件,是成熟的消费环境和消费市场。”如何给“成熟”下定义?起码靠的不单是市场热度,而是消费者行为是否理智、品牌是否面临充分竞争、创业者下场时是否只是一时冲动等等。

品牌营销专家、关系事务所创始人李倩
走到今天,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依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完善的基础设置和多元市场格局下,每个品类都还有机会做出真正的头部品牌,但未来的走向更依赖品牌自身的力量。
那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寒冬,这里面并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在李倩看来,恰恰是那些前行路上的艰难险阻教会了我们成长,那些优质品牌的创始人,在更长的维度上都保有着对企业经营的理性认识,能在困难时保持稳健的心态,将品牌创业当做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赛跑。
李倩这样的视角来之不易,从腾讯内容主编、投资机构、品牌创业到今天的品牌咨询和个人投资,她跨越了很多业务视角的转化,终于今天可以比较立体深刻的认知消费创业的长路漫漫与喜怒哀乐。
带着对“跳出俗世的视角,直面自己心中的那些问号”,李倩过去十几年的消费行业探索和身份转变,对我们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在品牌创业热潮中,她发现了什么?在多样的职业经历中,她如何重新认识行业?在陪伴企业家、创业者成长的过程中,她又总结提炼了哪些教训?
在最近浪潮新消费与品牌营销专家、关系事务所创始人李倩的深度交流中,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答案。

浪潮新消费:过去几年新品牌创业潮起潮落,不管是互联网精英,大品牌高管还是传统企业老板,很多人被裹挟其中。但在巨量的资金和资源注入后,最后留下的优秀品牌其实不多。
在中国的这片商业土壤和生态里,你觉得成为一个优质品牌需要什么样的特质?
李倩:品牌本就是竞争的产物,无竞争不品牌。
我觉得过去几年市场各方面都不太成熟,形成优秀品牌最重要的条件是成熟的消费环境和消费市场。如果环境不成熟,那么很多人会在市场里做出一些错误动作。
我指的成熟包括消费者认知的成熟、竞争的充分,以及创业者理性回归等等,这些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市场才具备做品牌的前提条件。
过去几年市场环境看似热闹,但只是一种刚刚进入成熟的状态,反而今年之后,市场趋近于一个更成熟的环境。
为什么?我们去参考美国和日本的部分经验,比如1929年美国大萧条,日本70年代石油危机到90年代泡沫经济。这些非常艰难的时间里,反而涌现出了无印良品、优衣库、宝洁、杜邦等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
所以我会觉得,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对环境冷静、理性的认识是优秀品牌诞生的沃土。
浪潮新消费:针对这一轮周期里留下来的优秀品牌,你觉得这些品牌创始人有什么特质?为什么他们能穿越相对不成熟的环境,把品牌做好?他们是靠什么支撑的?
李倩:当然,成功的原因不一而足,但应当有一些共性:
首先,他们都非常冷静,没有选择卷入很多人都想当然的那些漩涡里,反而对企业经营、品牌发展始终保有自己最原始的理性;
其次,这些人可能对经营看的比较透彻,他们会觉得不管再热闹,本质上做企业就是在做经营,所以这些品牌一般是相对稳健的;
最后,他们往往具有厚积薄发的思考能力,从一开始他就明白,这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赛跑,所以这些人的心态会保持得很好。
浪潮新消费:在这个过程中,你认为连续打拼的成熟创业者和没有历史经验的新秀,谁更有机会做好品牌?
李倩:我个人肯定更偏好前者,复盘过去几年,那些经历过周期、有过一些消费品创业经验的人更容易做好品牌,因为他们有更多这方面的见识。
所谓的见识,就是他们知道消费品一定要有真实的利润,明白消费品增长的过程有多漫长,他们过去在消费品行业经营过,知道这是一条漫长且痛苦的路。
很多人一创业就想做消费品,认为这很有意思、很光鲜,但这些根本就不是进入消费品领域的理由。反而,过去有这方面经历的老炮可能在入场时,会更为理性。
浪潮新消费:有一些品牌抓住线上风口,在抖音、快手等渠道通过三五年的时间做到了5-10个亿,但他们对线下不熟悉,对品牌经营理念可能也不明确,你觉得他们算得上一个品牌吗?
李倩:严格来讲,我个人不会把他们定义为品牌,销售额的激增不能代表他们就拥有一个品牌。真正的品牌要具备溢价能力,同时有真正的利润,这是定义品牌最基本的前提。
这一轮出现的快速获得大规模销售额的企业,要么压中了品类,要么压中了流量,这两者都能带来销售额的瞬时快速增长。
他们抓住了流量,这是大家已经看到的,但他们没有真正的净利润,或者走的是偏低价的定价策略,不具备真正的溢价能力。
一旦面临竞争,别人进来的时候他往上调价的压力非常大,所以我们也不会把它定义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品牌。
但他们并不是没有机会成为品牌,我觉得瑞幸就打了非常漂亮的翻身仗。能否做品牌,最终看的是企业的志向,所以在朝品牌发展的过程中,走过一个用流量带来销量的阶段也不是不可以。
浪潮新消费:你觉得这些企业后面应该如何发展?对于已经做出销量,熟悉线上的企业,在布局线下时,他们需要注意什么,应该学习什么?
李倩:我觉得对他们来讲还有很多要补足地方,能不能接受这个补课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补课的过程中,他不会像上一个阶段那样顺风顺水,能发展的那么快了。 
所有的快都要拿慢来换,对他们来说,从快速增长的心态转向一切慢慢来的心态是比较大的挑战。比如传统的线下经销商、线下渠道和更慢的增长,以及产品研发的周期等,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问题。
浪潮新消费:你最早在腾讯做内容主编,之后做消费投资,后面从事消费品创业,之后又在做消费品咨询,这些做了这么多独特身份的转换,你一直在探寻什么?
李倩:很多人都对我的经历特别好奇,在我自己偶尔复盘时,会认为自己是体验派的人生观,人的一生要尽可能丰富地去认识世界。
这个过程中,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是我获得的最好东西。而品牌也是一件包罗万象的事,我在过去的十几年经历中,有幸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看到品牌的全貌,这些视角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比如在做内容时,我曾觉得品牌就是宣传、推广;做投资时又会发现品牌就是营收、回报,就是它的影响力以及退出时机;在自己创业时会认为品牌就是经营;在做咨询,陪伴辅导企业家的过程中,又发现品牌是很多琐事,是很多心力和志向之间的纠结。
所有这些东西,我觉得它都是品牌的真相。
浪潮新消费:每一个转折都不容易,比如从内容到资本,你在投资机构时就做的不错,在业内也很有名,当时是怎么跨越出来并且做到更好的?
李倩:我始终觉得自己像是在一个顾此失彼的过程中,但也非常喜欢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品牌。
在每一步的跨越中,有两点对我来讲很重要:
一是过去十几年,看起来我换了很多赛道,但有一个主轴从来没变过,那就是围绕着实践和理论,对品牌这条主轴的理解和认知在不断探索和加深。剩下的事就好办了,不管到了哪个领域,把着这个主轴就可以了。
随着对品牌认知的加深,我认为打造品牌所涉及到的维度是非常丰富的。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战略统合工具,它可以把所有事情串起来。
二是职业转换对我而言没有那么艰难和悲壮,其实大家都可以尝试不同的赛道。心态上不要把这件事情想象得特别严肃。我们要用上班第一天的那种清空心态,去适应新的行业,有了这么多年的经验,一定不会比当年更难。
浪潮新消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会觉得又回到了起点,怎么面对大家的期待?在这几个阶段的跨越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故事吗?
李倩:没有人会回到原点,只要她一直在更新。我觉得外界的期待也好,赞扬也好,甚至失望、诽谤也好。这些都挺虚的,这些都是别人的事,我只需要面对对自己的期待。
比如说我今天不懂一件事,但明天学了一点,就比今天的自己强。我对自己的期待始终是要增长的,不能去看别人眼里的我如何。
因为别人会误解你,他不是那个天天陪在你身边的人,他看不到真相和全貌,我们不能反被他们带跑了。
包括在进入新赛道时,我每次都会抱着清空的心态,把自己当做行业新入门的学徒。因为我发现,越是有清空心态越能快速掌握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律,想东想西反而会制约你在行业中的发展。
浪潮新消费:你在资本做消费投资的时候,影响力和辐射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也会导致大家对你后面做品牌创业时的期待更大。
但你肯定也会遇到一些曲折,并非如大家想象的一样,怎么去思考复盘这两段经历的价值?
李倩:这些曲折是我做事必须要经历的东西。我不能只敢停留在舒适区里。所以,有时候别人从外面看到的好并不一定是真的好,别人看到的所谓不足也不一定是真的差的坏的。
一个人被偶像包袱裹挟的时候,常常行为就会变形。会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自己让别人失望,担心被嘲笑,但是真相是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人真的关心这些。
真正有恒心、有智慧的人应该去思考的是人的本质,做事的本质,思考怎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还能走向成功,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一个不断寻找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
比如我原来做投资工作,人家看到的那些光鲜,但其实背后不仅仅是我个人有多优秀,有多努力,它也有整个行业和风口的加持。
有朋友开玩笑叫我踩风口专家,他们觉得我每一步都会提前进入机会里。
事实上,你当然可以预测未来什么是更有机会的,如果一直用这种方法择业,可以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你就永远是一个在别人眼里衣冠楚楚、做事轻松自如的人。
但我觉得人不能永远活在那些虚的,哪怕外人看来很好,其实自己心里有很多问号的东西里。所以在创业时,我主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而选择解决那些问号,这是我自己的工作,不是别人能代替的,所以也不会自满于外界的预期。
有一段时间我会觉得创业不太成功,会有些失落,不好面对什么的。但是真正走出来之后,感觉整个人的力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说,真的有人觉得我不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成功者的样子。那他们可以去喜欢别的成功创业者,没关系,我允许人们在我身边走开。
浪潮新消费:一些人对你的印象还停留在曾经的阶段,这中间是有一段时间差的,对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李倩:人一定要跳出俗世的视角,俗世的视角是他要看你兜里有多少钱,你脸上有多少金,你的排名是多少名。
近几年媒体的渲染和报道又经常去加重这种视角,但是我个人觉得人和品牌一定要跳出这些东西,不然永远只会活在别人的口中。
人生是一场长跑,在创业的路上,我们都很年轻,不能站在静止的角度去看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事物。
所以我会避免对外界评论有过多理会,当年马斯克火箭发射失败后损他的人多了,如果他沉沦在别人的评价里,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特斯拉、SpaceX。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那些只能用俗世的标准静止的进行判断和评价的人,本质上,是他们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恐惧投射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不必承担,我们要把这些看法原样还回去。
我觉得人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见识,别人只因为你成不成功,上不上市,你市值多少,来判断你的价值,本质上还是见识太少。
浪潮新消费:你在上一段消费品创业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又是什么让你清晰了自己未来要做的事?
李倩:创业印证了我当年对自己的那些问号,我要印证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判断和做对一件事,要印证一个投资人会不会是一个好的创业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做投资人和创业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而我最大的启发是人要有知止的能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一开始我觉得我创业时选的赛道很好,但我一进去才发现周围全是巨鳄、鲨鱼。那时我才知道,选这个赛道的时候我还是太笼统,太理想化,太结构化了,根本没有下到泥巴里看清楚行业的真相。
创业看重的是“变现切口”,想的过大和过于理想化,是赚钱变现的最大阻碍。如果“商业模式”需要想五分钟的话,“变现切口”需要想五小时。
浪潮新消费:你当时是通过理性、感性还是什么样的路径,分析决定要进入这个赛道的? 
李倩: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跟绝大多数失败的创业者一样,都是带着向往,很兴奋地进入一个行业,但这不是理性。
很多人看似在理性的分析行业,其实只是在做很强的心理暗示。他会认为这个行业很好,于是搜集很多理由印证自己的行为。
于是在找到理由下场以后,才会发现现实不会因为你的理由妥协,碰壁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事实是这样的,而知道事实之后,又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蒙起头来继续往前,无问西东;第二个就是赶快止损,因为你能预见到未来会发生的情况。
选第一个的分两类人,一类人是他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同时不断地寻找出路的人,我们通常把这一类人叫能闯过生死关的创业者。
另一类人,我认为绝大部分是因为面子,而不接受失败。所以我也会觉得在这个时点上,鼓励需要非常谨慎。因为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意义,坚持一定是有目标的,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悟透了之后的坚持才有价值。
如果你只是说我这个事不能散了,不能让别人瞧不起,会耗费非常多的心力。这个时候要抓紧爬起来,为下一件事做准备。
浪潮新消费:在做品牌咨询后,这几年你接触过很多处于行业探索中的品牌创始人和高层,他们身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或矛盾有哪些?
李倩:我觉得会有两点:
第一,志向和心力之间的矛盾;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的品牌志向都非常高,但高的志向一定要有高的心力去匹配。心力指的是,创业者要有耐心,去承受很多事情的“慢”反馈,而且要有空杯心态。
第二,趋势和细节操作之间的矛盾;
很多企业家是做生意出身,非常擅长盯细节,但去看细微处,就会发现他缺少对趋势的把控能力,缺乏一种宏观的轮廓感。
而很多咨询、投资背景出身的人,对趋势的把控比较强,但对细枝末节又缺乏感知。
他们总觉得一个目标,按照一条路线咔咔咔打下去就行了,但其实在咔咔咔背后,那些繁琐庞杂的屎尿屁细节可能才是创业某些阶段的全部。
浪潮新消费:很多问题其实是长期惯性的积累,你认为需要什么样的调整或驱动,才能让他们有所转变?
李倩:教会我们成长的永远不是道理,而是经历。
我觉得现在是创业者开始学做人、做事非常好的时机。因为最好的转变契机往往是艰难时刻,这时候,创业者更能清醒地学会看待刚提到的两类矛盾。
这种学会有两种结果,一是看清自己不擅长创业,事实上,我认为绝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创业。二是看清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但依旧愿意持续地精进,逐步趋近于谦卑、空杯的状态。
浪潮新消费:在这个过程中,你能给创业者提供什么样的视角或助力?
李倩:首先,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好的陪练,我们与同行挺不同的一个的价值在于陪伴。不仅仅是理性的咨询,还有带有温暖的陪伴和启发。创业者需要的心力虽然不属于我们的服务内容,但我很多时候是免费提供这个价值的。
其次,当创业者需要真正透彻地理解品牌,以及品牌和经营业务发生关联的时候,我可以帮助他们去做梳理。很多创始人没有结构化思维能力,但这恰好是我们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可以帮他们看清形势,给到N种解题方案。
浪潮新消费:如果创业单纯是为了做一家大家都看得见的大公司,是不是会欠缺一些更内核和深度的东西?
李倩:对,因为只想做大的心态本质上是一种不自洽、自卑,想通过做一家体量更大、营收更高、甚至能去敲钟的公司,来证明自己并不小。
但抱着这种心态去创业通常很麻烦,因为一旦出现挫折,人很快就会陷入内耗,产生巨大的落差,不会有足够的心力去处理真正该做的事。
有一个好朋友就跟我说,他投资了很多成功的企业,但没有一家成功企业的创始人是因为想做大而成功的。
浪潮新消费:如果发展太快,比如公司一下子从零变成几百人,抛开红利不说,这是不是也会存在一定的必然性问题?
李倩:所有的快都要拿慢来换。
我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哲学,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能量守恒。如果你太快了,自然需要别的东西补偿,极少人能做到在动能切换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快也行慢也行。
如果一个创业者有非常强的自我觉醒,所有发展节奏的快和慢都在他的预期当中,这就属于段位非常高的创业者了。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0
0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内容 404
粉丝 6
主页
关注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总阅读3800.1k
粉丝6
内容404
主页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