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两个客户,可以说还未开始真正的沟通,就已经心里开始打怵,打怵的原因也无非是各种理由上的不匹配。
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情不可能做成的时候,那么不能做成的原因就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进而会让我们自己在谈判的时候处于一种弱势的姿态。
第一个客户
在接触前期还算顺利,在给客户发过开发信之后,客户立马就回信了,并且还直接打来了视频电话,。那么从这里判断,我开发的这个客户应该是比较对口的,而且这个客户大概率也是有采购需求的。
因此,我趁热打铁的赶紧将价格以及一些产品资料发过去,让客户参考,并且附上一些工厂的生产视频,而且庆幸的是客户对价格并没有什么异议。
一般情况下按照我们正常的思路, 第一次报价客户是需要进行回盘砍价的,但是这个客户没有,于是我心想, 难道价格报到了客户心目中的目标价?
随着进一步的对于生产工艺的讨论和原材料的核定,以及客户对产品属性和特点的了解,我可以非常确定这就是一个非常专业而且对口的目标客户。
然而此时客户却告诉我,他们一直都是从日本进口该产品,因为质量有保障,但对于中国的技术,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听到这里,再想想我们的小作坊工厂,突然觉得之前的谈判都变得都毫无意义了,虽然嘴上说可以拿个样品对比一下,看看质量,但是其实心里一点底气也没有了。
这大概是我们本能的对于我们自己的产品与高质量国家的产品的对比,产生的不自信,在还没有进行实际比对的情况下心里就已经开始退缩了。
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质量也未必就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再仔细想一下,客户之所以还有耐心沟通,那么他一定是想找到某种替代品来节约自己之前的采购成本。如果我们的质量不如他之前进口的质量好,但是却可以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大概也是有希望的吧!
第二个客户
也是在沟通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客户之前进口的工厂和我们采购的工厂是同一个家工厂,那么此时心里就开始犯嘀咕,我们贸易公司能够比得过人家实体工厂吗?
而且我们从该工厂采购再销售给客户,一定是会比工厂直接销售的价格要高的,那么此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信心又会在无形中被打压下去。所以你看,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情难以竞争过对手的时候,我们就先给自己泄气了,
其实,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小,会经常的跟同事撞单,跟工厂撞单,当然,也有很多的其他公司一起竞争一个客户,我们应该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从我竞争不过,转到到我如何能够做的更好?
简单的来说,其实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差异化服务,而不是因为害怕而直接选择放弃。
当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时候,说不准好运自然而来。而不是因为想得太多而不敢前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