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广交会刚刚结束,有采购计划的老外估计都会趁着在中国多考察几家供应商。
这个时候有人说,展会没开始联系得还好好的客户,说要来参展的,结果真到了要来中国的时候却联系不上了,是不是就代表跟客户是没有缘分,基本上这个客户就跟你没戏了?
说句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客户有什么意外或者突发状况,90%以上的可能客户已经是找别家确认了。

说个身边的案例,一个师姐,之前还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广交会的客户都是安排司机去接,自己在工厂等客户过来。后面她出来单干之后,每次有客户来访,她都会亲自接送,而且全程陪同,碰到是之前的老客户回来下单的,会把工厂的老板也一起拉上帮忙接待,只要客户在中国有采购需求,从他到中国那一刻起,客户每天的行程在她心中了如指掌,直到客户离开,这个过程她不会让任何人有与客户约见面的机会,总会把客户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
上次在工厂碰到她,她说这样虽然自己本身累点,但收获颇丰,客户的项目都会下给她,而且不会出现疯狂对比的情况,累也只是累半个月左右,后期就轻松了。
今天看到另外一个小伙伴说,她有个还不错的老客户,在她没生娃之前给她下过几个订单,而且量都很不错。今年五月份的时候由于她回家待产,联系客户的时间就变少了,以至于这个客户到了广交会她并不知道,客户与她同事联系上并且下了两个订单。后来她回到公司,也尝试过联系这个客户,但客户就跟消失了一样。
秋季广交会也有打电话给客户,客户就是不接。有一天她无意间收到这个客户寄过来的一份快递,以为是寄给她的,就打开了快递,发现是订单详细资料,实际上是给她同事的。这个时候她才发现客户已经被别人撬走了,她超级生气地拿着订单资料去找老板,其实老板也知道这个事情,价格还是老板在展会上报给客户的,而且还报得特别低。只是并不告诉她,可能觉得客户下单就行,给谁跟进都无所谓,所以当她去找老板的时候,老板还跟她说这是新客户,没有下过单的。
所以说,现在你的客户不一定以后是你的客户,事实上严格来讲所有的客户都不是真正完全属于你的客户。
凡事提前做准备,才能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才能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