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洋紫编辑 | 刘景丰“如果我们连一箱书都送不好,凭什么征服世界?”1999年,亚马逊虽然已是线上书店巨头。但因物流效率低下,它仍饱受诟病:包裹延误、库存积压、消费者投诉如潮水般涌来。贝索斯站在西雅图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面对一张布满红线的物流地图,眉头紧锁,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他抛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想法:自建物流帝国,让第三方卖家也能共享亚马逊的仓库和配送网络。这个计划被命名为Fulfillment by Amazon(FBA)。随后,内部反对声四起:“自建物流成本高到离谱!”“第三方卖家凭什么相信我们?”贝索斯却坚信:“物流不是成本,而是武器。”2006年,FBA正式上线。第一批入驻的卖家颇有些“赌徒”心性——一家卖登山杖的商家老板马克回忆:“我们咬牙把货发到亚马逊仓库,结果一周内订单翻了3倍!消费者看到‘Prime标志’就像看到代表着信度的金字招牌。”这便是仓储物流在电商价值中的重要性,而在今天,主角不再只是FBA,更是无数有海外仓能力的物流企业。如果把时间轴拨到2002年之前,那时的海外仓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专业仓储设施,而是由海外留学生或小规模商家自发组织的简易仓储空间——这些更像是租赁的地下车库,或改造的房屋。在亚马逊FBA的先头兵作用下,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商们也开始长出来,他们构建了一种新的生意模式——他们独立于电商平台,提供更灵活的仓储和物流解决方案,填补了FBA在服务范围(如头程运输、多平台支持)上的不足。而时至今日,在海外仓逐步规范化的进程中,这些仓库如同星星之火,点亮了每一个跨境商家本地化的可能。尤其今年一开年,关税的利刃高悬于许多跨境卖家的头顶,倒逼更多卖家考虑极致的本地化,而第三方海外仓已经成为跨境商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开消息中,今年1月菜鸟在波兰的第三个海外仓已正式启用,随后还对位于美洲的四个大型分拨中心完成自动化升级;而京东此前也宣布,到今年底全球海外仓面积将实现超100%增长。海外仓正经历一轮不容错失的红利期。
暴雪时刻,或许是最能显露问题和韧性的关键时期。
2013年的圣诞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了美国东海岸,这场暴雪展现了仓储物流的重要性,但也揭露了FBA“过大”的问题。彼时,许多物流公司因此陷入瘫痪,但亚马逊的仓库却依旧灯火通明。一位仓库经理回忆道:“那几天我们每小时处理30万件包裹,工人三班倒,机器人手臂在货架间穿梭。”暴雪虽苦,却验证了亚马逊的FBA(Fulfillment by Amazon)物流服务强大的实力和可靠性。自那之后,FBA的地位已不仅是一个物流工具,更是亚马逊Prime会员制的核心。通过FBA提供的两日达服务,亚马逊Prime会员数从2000万飙升至2015年的5400万。然而,随着FBA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费用逐年上涨,规则愈发复杂,但跨境商家们却没得选。2015年,一家中国玩具商因FBA库存超限被罚款数万美元,商家怒斥:“这是逼我们上绝路!”然而,当他尝试将货转到第三方海外仓后,销量暴跌60%——“消费者只认FBA的Prime标签。”两年后,第三方卖家贡献了亚马逊60%的销售额,其中90%是FBA的使用者。Prime会员年消费额是非会员的3倍,FBA的两日达服务就是是核心吸引力。凭借着自动化仓库和算法调度,亚马逊的物流成本占比也从15%压至12%。随后,亚马逊市值突破万亿美元,FBA成为最锋利的“矛”。然而过大的话语权,是亚马逊之蜜糖,但也是商家之砒霜,隐患就此滋长。平台规则越来越像“紧箍咒”:库容算法频繁调整,卖家被迫“断货求生”;配送费每年上涨5%,小卖家利润被吞噬;亚马逊自营品牌凭借FBA数据“狙击”第三方爆款。一位深圳卖家苦笑:“我们像在亚马逊的迷宫里养蛊,最后活下来的,都是能玩转FBA规则的人。”而在那时,大大小小的第三方海外仓虽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面对FBA这样强劲的对手,尚且是雏形状态的海外仓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资金链问题等挑战均存在,数字化水平不足,库存管理不够精细,空仓或爆仓问题也常有。而存在问题、看到问题,是第三方海外仓们从单一的一件代发、FBA转运等基础业务逐步长出更多元化服务转变的开端。在跨境电商的浪潮中,亚马逊FBA和第三方海外仓之间的费用差异,常常是卖家们头疼的问题。让我们来算一笔账,探讨这两种仓储模式的费用优势。案例一:小型电子产品假设卖家有500件小型电子产品需要存储。在FBA模式下,淡季每月仓储费约为0.53美元,旺季每月仓储费约为1.69美元。如果长期存储超过365天,还会有高额的长期仓储费,每立方英尺每月约为6.9美元。第三方海外仓每月仓储费在30-50美元之间。案例二:大型家具卖家有20件大型实木餐桌。FBA模式下,每月仓储费约为3846.08美元;而第三方海外仓每月仓储费在1000-2000美元之间。案例三:季节性服装再比如,1000件冬季羽绒服。在非旺季时,FBA每月仓储费为1275美元,旺季月仓储费则为4080美元;第三方海外仓淡季仓储费为800美元;旺季每月仓储费为1200美元。综合来看,对于小型、高周转率的商品,FBA和第三方海外仓在仓储费用上可能差距不明显;但对于大型商品、季节性商品以及库存周转慢的商品,第三方海外仓的仓储费用往往更具优势。这不仅降低了卖家的运营成本,还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成为10年之后,第三方海外仓逐步被更多商家选择、替代FBA的原因。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美国线下零售业几乎陷入瘫痪,而线上购物却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亚马逊的订单量在短短几个月内暴涨了300%,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仓库成了无数商家的“诺亚方舟”。然而,这艘方舟却险些倾覆。仓库工人感染新冠,配送延误激增;库容收紧,卖家为抢仓位加价10倍竞拍。跨境商家李琳彼时健身器材订单暴增,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FBA断货损失百万美元。面对绝境,FBA的智能化改造加速:仓库机器人从10万台增至2022年的52万台;AI预测系统将库存周转率提升40%;卫星仓库(Mini-Fulfillment Centers)深入社区,实现“当日达”。李琳说:“那两年,FBA既是救生圈,也是绞肉机。但活下来的卖家,都学会了用数据‘驯服’FBA这头巨兽。”